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兰姆氏釜
1)  Lambiotte retort
兰姆氏釜
2)  Lamb [英][læm]  [美][læm]
兰姆
1.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Prose of Lamb and Liang Yuchun;
兰姆、梁遇春散文比较研究
2.
In which outstanding prosper, regards Charles Lamb, William Hazlitt and Thomas De Quincey.
无论是兰姆看似闲聊的叙说、赫士列特激情的行文风格还是德?昆西梦幻般的诗化笔触,无一不是对自身情感的宣泄和对自我的张扬。
3)  Lamb wave
兰姆波
1.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based on Lamb wave active detection technique;
基于兰姆波主动监测的虚拟仪器系统
2.
Liquid density sensing of Lamb waves in a liquid layer and a piezoelectric plate;
液体层-压电薄板中兰姆波对液体密度的声传感
3.
Boundary element modeling of Lamb wave scattering on surface breaking rectangular defect;
表面开口矩形缺陷兰姆波散射的边界元模拟
4)  Lamb waves
兰姆波
1.
The two types of plates were detected by pitch-catch technique with Lamb waves respectively.
采用一发一收法,分别在两种厚度的钢板上激励出兰姆波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分析检测到的缺陷前后板中兰姆波信号,采用时频分析方法识别出板中激发的兰姆波模式以及模态转换现象,初步确定特定缺陷形态对兰姆波在板中传播的影响。
2.
Wedge transducers located on the surfaces of layered planar structures are used to generate and detect the multimode Lamb waves.
置于层状平面结构表面的斜劈超声换能器被用于激发和接收多模兰姆波。
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Lamb waves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s of solid plates.
基于Ritec-SNAP系统建立了兰姆波实验系统,分析了用兰姆波幅频特性定征固体板表面性质的可行性。
5)  thiuram ['θijuræm]
秋兰姆
1.
Three odd bacteria named TM_1,TM_2 and TM_3 were screened from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thiuram in a landfill of a rubber-manufactured factory and then these bacteria were added into the water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thiuram.
从某橡胶厂废弃物堆积场采集受秋兰姆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TM1、TM2、TM33株单菌,分别加到一定浓度秋兰姆的模拟水中,通过实验优化出秋兰姆最佳降解条件,得出单菌株TM1对水样中的秋兰姆降解能力最大。
2.
The change of vulcanization paramete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oduced by Vocol-s equivalently replaced DTC s, thiurams accelerator was studied in different curing systems of some rubbers.
针对几种橡胶的不同硫化体系 ,探索了Vocol -s等量取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兰姆类促进剂所产生的硫化参数、力学性能的变化。
6)  Lamb theory
兰姆理论
补充资料:"阿奇格兰姆"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一个极度崇拜先进技术的建筑小组,因出版刊物Archigram而得名。Archigram是由英文architecture(建筑)的前半部和telegram(电报)的后半部合成的,意思是"建筑电报"。欧洲的现代建筑的理论到50年代后期分歧公开化而进入多元时代,在建筑思潮上出现了既混乱而又活跃的局面。1961年,在伦敦学建筑的学生M.韦布、P.库克和D.格林出版《阿奇格兰姆》第一期,主题是"流通和运动"。同年,伦敦规划委员会的青年建筑师R.赫伦、W.恰克和D.克朗普顿也加入这个团体。1962年出版第二期,这期的主题是"消耗和变化"。此后,基本上每年1期,到1970年共出9期。他们还设计方案,举办展览,以表达、宣传自己的观点。他们推崇自动化、电子计算机和导弹等尖端技术,想用先进的技术来解决社会生活的流动、变化和城市发展问题。他们宣称:"我们正在从事一种积极的建筑,这种建筑将会具有最敏锐的反应力和对合理而潜在的事物尽可能作出响应的能力。"他们按此设想设计了许多方案。著名的有插入式城市(库克设计,1964)、步行城市(赫伦设计,1964)、计算机城市(克朗普顿设计,1964)和速建城市(赫伦设计,1964)等。插入式城市就是把城市设计成一个以交通管网为基础的巨型构架,房屋是预制的单元体,可以插入城市的主体结构,或从那里拔出,按需要进行更新。他们的方案图及主张和设想有如科学幻想,奇特新颖,但脱离实际。1969年,库克获得蒙特卡罗娱乐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经过几年探索研究,他的设计方案终因可行性太差而被搁置。70年代,"阿奇格兰姆"停止活动,成员有的开业,有的执教。但他们的主张和宣传给欧美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激起一阵浪花。意大利建筑师R.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设计的法国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1977)被认为受到"阿奇格兰姆"的强烈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