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尼格罗炸药
1)  Negro powder
尼格罗炸药
2)  koronit ['kɔrənit]
柯罗炸药
3)  Grozny
格罗兹尼
4)  nigrosine [英]['naigrəsi:n]  [美]['naɪgrəsin]
尼格罗黑
5)  grisounite ['ɡrisəunait]
格桑炸药
6)  acceptable explosive
合格炸药
补充资料:班图尼格罗人
班图尼格罗人
Bantu-Negroes

   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的主要居民。又称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属尼格罗人种的年轻支系。主要分布在北纬4°以南,包括刚果盆地、 大湖地区、 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流域。北界西起比夫拉湾,东至朱巴河下游(号称班图线 ) ,南达好望角。主要民族有尼亚卢旺达人 、隆迪人、马夸人、巴刚果人、祖鲁人、马拉维人、绍纳人、科萨人和卢巴人。班图尼格罗人语言均属尼日尔 - 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自成一大语群,旧称班图语系。下分7个分支:西北班图 、东北班图 、刚果班图、中央班图、东班图、西班图和东南班图。多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分布在赤道东非沿海地区的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地区部分人信基督教。班图人行一夫多妻制。部分地区男子行割礼,部分地区存在年龄结群制度。东非和南非的一些畜牧民族喜饮鲜牛血,不吃鱼。刚果班图、中央班图和东北班图多按母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其余则按父系。考古资料证明,班图文化的真正发祥地在东非大湖及刚果河下游地区。公元1世纪东非班图人掌握了制陶术,3世纪已知冶铁技术。7世纪中央班图人掌握了炼铜技术。10~12世纪出现一系列国家:基塔拉、布霜果、莫诺莫塔帕;稍晚又出现刚果、隆达、布干达、巴卢巴、卢旺达、斯瓦西里等国。原始班图人为农耕部落,在迁移扩散中,吸取了尼罗特人和库希特人的畜牧文化,以及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的渔猎文化,发展了渔牧混合经济。大致以赞比西河为界,在河以北(舌蝇分布区)以锄耕农业为主,多种植玉米、高粱、粟、薯蓣、香蕉和豆类;在河以南(无舌蝇区)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牛、羊,兼事农耕。部分地区手工业水平较高,沿海地区贸易发达。赤道非洲各族受到奴隶贸易的劫掠,人口一度大减。
    
   

班图尼格罗人少年

班图尼格罗人少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