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逆坡集材(林)
1)  uphill skidding
逆坡集材(林)
2)  collects timber on the steep slope
陡坡集材
1.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working principle and safety factors of the timber-collected board-vehicle, made out four cases-using timber-enlaced machine,improving on brake-staff,adding iron fortified muscle and making brake oriented-block,which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board-vehicle when it collects timber on the steep slope.
通过对集材板车的结构、集材方法及其安全性的研究 ,给出 4种改进技术措施 ,即使用木材捆扎机械装置、改进制动系统、增设铁制加强筋和使用制动导向滑轮 ,以提高集材板车在陡坡集材时的安全性 改进后的集材板车在 4 0 0 0hm2 的林木集材试验中 ,安全可靠度达 10 0
3)  landing;brow
集材场(林)
4)  yarding wheels
集材车(林)
5)  logging road,drag road skid road;run,skidding trail;skid road,yarding road
集材道(林)
6)  extraction (skidding) costs
集材费(林)
补充资料: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宋[[苏轼]]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即着录《东坡手泽》三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轼随手所记,本非着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轼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志林》耳。”然黄庭坚《豫章集》卷二九《跋东坡叙英皇事帖》云:“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手泽袋盖二十余,皆平生作字,语意类小人不欲闻者,辄付诸郎入袋中,死而后可出示人者。”则《手泽》之名为作者生前自定。又苏轼元符三年内移过廉州,有《与郑靖老书》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传》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预有《志林》之名。此书传本颇多,卷数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较通行之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学海》本(《百川》本),明成化《东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万历赵开美刊本(赵本),清嘉庆张海鹏重刊赵本(张本),次年复辑入《学津讨原》本(《学津》本),涵芬楼据赵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则有明万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仅载史论而无杂说;十二卷本皆杂说而无史论,虽收罗甚丰,然讹误亦不少;五卷本兼有杂说史论,去取较为精审。

【作者简介】 - 东坡志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不但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卷入北宋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人物之一。青年时代的苏轼以其横溢的才华和渊博的学识,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六岁入制科第三等,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神宗初年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反对,因此出为杭州通判,嗣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自湖州任上追赴诏狱,狱竟,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幼年嗣位,旧党秉政,苏轼还朝任翰林学士。时执政大臣尽废新法,一意孤行,苏轼则主张保留新法中的免役法和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等措施,因此又招致旧党里程颐一派的攻击排挤,先后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哲宗亲政,新党东山再起,苏轼以垂暮之年,被贬至岭南惠州和海南岛儋州,元符三年遇赦内徙,次年病卒於常州,年六十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