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刷堆假设(热原子化学)
1)  brush-heap hypothesis
刷堆假设(热原子化学)
2)  brush-heap hypothesis
积刷假设<热原子化学>
3)  atomic hypothesis
原子假设
4)  hot atom chemistry
热原子化学
5)  factorization hypothesis
因子化假设
6)  atomic layer thermopile
原子层热电堆
1.
The concept of atomic layer thermopile,which can be used in many configuration of crystals,was derived in that effect.
1990年激光感生热电电压效应(Laser-induced Thermoelectric Voltage-LITV)也成为20世纪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该发现引出了原子层热电堆的概念,许多晶体都是原子层组成的却表现出LITV效应。
2.
This phenomenon indieales that this kind of artificial atomic layer thermopile structure possesses Seebeck anisotropy.
在超晶格薄膜中发现了激光感生热电电压(LITV)效应,说明这种人造原子层热电堆结构具有Seebeck系数各向异性。
补充资料:固相热原子化学
      热原子化学中研究在固态物质中发生的核转变过程的化学效应的分支学科。在固相热原子化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是无机含氧酸盐及金属络合物体系,广泛研究的内容是退火效应。固体经核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可因在核过程后受热、光或辐射的作用而使发生的变化部分地或全部地消失,这一现象称为热原子的退火效应。
  
  研究固相热原子化学的反应机理十分困难。过去通用的实验方法是对固体进行辐照、固体靶溶解、化学分离、产率测定以及退火研究,现在认为采用这种传统的研究方法,并不能真正阐明复杂的固相反冲化学,主要原因是固体的溶解过程或本身的退火现象,都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反冲热原子的最初化学状态。
  
  近年来,使用穆斯堡尔谱仪,能比较准确地对固相的反冲粒种进行直接的"就地"分析。通过穆斯堡尔谱可以了解反冲热原子所处的早期化学状态以及由周围环境引起的辐射分解状况。由于可用于热原子化学研究的穆斯堡尔核素不多,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是有限的(见穆斯堡尔谱学)。
  
  目前化学与物理方法相结合,也只能研究反冲原子丢失了大量电荷和能量之后的综合后果,其发生时间约在 10-9~10-7秒或更晚一些,至于在10-12秒发生的原始反冲原子的慢化过程,还很难研究。
  
  

参考书目
   T. Tcminaga and F.Tachikawa,Modern Hot-Atom 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s, Springer-Verlag,Berlin,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