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橡木清漆
1)  oak varnish
橡木清漆
2)  rubber varnish
橡胶清漆
3)  oak varnish
栎木清漆
4)  wood varnish
木清漆
5)  chlorinated rubber varnish
氯化橡胶清漆
6)  waterborne varnish for wood
水性木器清漆
1.
The waterborne varnish for wood is synthesized with polyurethane-acrylate compound emulsion as binder.
以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为基料配制水性木器清漆,研究了成膜助剂、消泡剂、润湿剂、增稠剂等助剂对涂料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有关助剂的种类和用量。
补充资料:韩祠橡木
韩祠橡木
韩祠橡木

潮州八景--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韩文公祠(韩愈纪念馆),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麓,是纪念我国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祠宇,是著名的潮州八景之一 -- 韩祠橡木的所在地。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治潮八月,政绩昭彰;驱鳄、兴学、勤农、释奴,特别是启用贤士,兴学育才一节,对潮州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故为潮人历代传诵、景仰。笔架山因之改称韩山,山下鳄溪改称韩江,潮州山水俱姓韩。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辟建“韩吏部祠”。元祜五年(公元1090年),知州王涤徙到州南七里,苏轼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记》,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太守丁允元因“东山为韩公登临之地,手植橡木尤存”,故将韩祠迁于今址。祠堂现有三层殿阁—正门是胡耀邦题写的匾额,进入正殿的蹬道,使人一步步在仰视韩愈塑像中前进,令人肃然起敬。周围为历代韩祠碑刻和韩愈笔迹。饶有趣味的是“传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种读法。庭园有碑廊,保存现代名人评价韩愈的书法碑刻。后山腰为侍郎阁,阁前有韩愈石雕头像,阁内辟为韩愈生平展览馆。韩祠依山面水,后有韩山三峰并峙,前有韩水汩汩流淌,山光水色,鸟语花香,吸引着许多崇敬者前来参观瞻仰,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文和艺术佳作,现祠内保存有历代碑刻四十面,是研究潮州历史的珍贵资料。

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濯邦同志视察潮州时,为韩祠题写匾额,当年由省政府拨款对韩祠进行重修,并制订了韩祠景区的总体规划。经过多年来的逐步发展,现已形成了以主祠为中心的建筑群体,相继落成的侍郎阁、允元亭、天南碑胜、天水园分布在主祠周围,高低错落,遥相呼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为完整的纪念韩愈的一处圣地,也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