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作业简化教学程序
1)  work simplification training program
作业简化教学程序
2)  Programming of teaching
教学工作程序化
3)  work simplification program
工作简化程序
4)  programmed instruction
程序化教学
1.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ogrammed instruction of back bend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高校体育专业背越式跳高课程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2.
From the angle of programmed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through the contrasts in differentexperiments, tries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echnical teaching, and rationality of itsapplication to teaching practice.
本文从程序化教学的角度,通过实践对比法,对技术教学的科学性和教法运用的合理性进行探索,找出理论研究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以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技
5)  replacement rule
简化程序
6)  simplification of procedure
程序简化
补充资料:程序教学
      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自动的教学方式。一般作法是根据教育者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把教材分解为许多小的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每一项目中,都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做出构答反应或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在确认该反应正确以后,再进入下一项目的学习。
  
  发展过程 1924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L.普雷西根据美国E.L.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练习律、效果律和副律中的近因律,设计了以练习材料进行自动教学的机器。它是逐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选答式的练习题,在学生选答过程中,用奖励正确、惩罚错误、加深最后答对的印象的装置,引导学生自学。普雷西认为,机器能使学生消除错误而前进,避免浪费性的练习;能使教师从指导练习、批改作业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由于从事启发思维、促进领悟的真正的教学工作,所以不会使教学工作机械化。1954年,美国实验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以普雷西的练习机器为基础,并从动物实验中引出行为主义观点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理论,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设计了教学机器的程序教学,后又发展到只用程序教材的程序教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学说。它认为,有机体的行为要受环境的制约,来自环境的刺激要引起有机体的反应;增加刺激与反应间的神经联结叫做强化;强化正确反应、消退错误反应,叫做分化性强化,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能加强学习的动机;所以控制学习行为要靠学习的效果律,并经多重强化和连续强化把有效行为保持在一定的强度水平上。初期程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60年代,苏联、英国、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先后推行了程序教学。近来有些教育家不仅把程序教学看作教学的方法和技术,甚至认为是系统方法和基本原理。程序教学的序列项目也由简单回答发展到思辨性回答,包括分析综合,写作短文,解答难题和绘制图表等。
  
  程序模式 可分直线式和分支式两大类。主要模式有:①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它把学习材料分成许多连续的小步子,逐步呈现问题,学生逐步构答。答对了,前进;答错了,用正确答案纠正后前进。②普雷西的直线选答式程序。它也是逐步呈现问题,但学生要在预定的正误答案中选答。答对了,前进;答错了,要另选,直到答对了才前进。③美国N.A.克劳德多重选择反应的衍支式程序或内在程序。它把学习材料分成内容较多、步子较大的逻辑单元,编成主干程序;又把学生学习时常犯的典型错误,编成分支程序。学生学完某单元后,即举行选答式的检查性测验。答对了,进入下一单元;答错了,就引入分支程序,经补充知识、纠正错误后,回到原单元重学重答,直到答对了才前进。④英国H.凯直线式与分支式相结合的程序。它对各科知识、概念有不同水平的解释。学生学习主序列中的知识 n时,答对了,即进而学习知识 n+1;答错了,则转而学习具有补充材料的子序列nA或nB,直到答对了再进而学习n+1(不用回到n)。
  
  程序编制 它决定着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成败,所以必须根据学习理论来编制。其基本要求是:①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深入了解学生。②要根据教学目的确定知识的质量。③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编定序列的项目(或框面),决定步子的大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前进。④每一项目要有关键刺激。引导构答,并有标准答案,实现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强化。⑤分支式程序,除主干序列外,要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编好分支序列。⑥程序的效度要经预试和实用的检验和修订。
  
  一些教育家认为,程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①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循序渐进,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②学习时手脑并用,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自定学习步调能适应各个人的学习速度,使后进学生获得明显进步。④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能加强学习的动力。⑤有关键刺激和构答引导,可以减少错误反应,提高学习效率。其缺点是:①斯金纳由动物实验引出的学习理论不适应人类学习中关于理解、概括、迁移等的本质特征。②教学工作的机械化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创造性。③夸大了人-机的对话关系,会削弱师-生间的思想、品德和感情的交融关系。④编制序列项目或衍导课本 (scrambled textbook) 的劳动是繁重的、艰巨的。
  
  算法教学是使学生尽量在算法的过程中学习,程序教学就是它的一个表现形式。程序教学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装置叫做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它是程序教学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书目
   〔美〕B.F.斯金纳等著, 刘范等译:《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日〕大桥正夫编, 钟启泉译:《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部编,傅统先译:《世界电化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