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反应等温线
1)  reaction isotherm
反应等温线
2)  Van't Hoff's reaction isotherm
范托夫反应等温线
3)  non-isothermal reaction
非等温反应
1.
The kinetic model was set up under the non-isothermal reaction conditions.
建立非等温反应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确定动力学参数。
4)  Isothermal reactor
等温反应器
1.
The special design of isothermal reactor in China is also described.
对现代合成氨CO变换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固定床等温反应器进行了比较 ,从转化率、操作稳定性、结构复杂程度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5)  reaction isotherm
反应等温式
6)  reaction isochore
反应等容线
补充资料:范托夫
范托夫(1852~1911)
van’t Hoff,Jacobus Henricus

   荷兰化学家。1852年8月30日生于鹿特丹,1911年3月1  日卒于柏林。1874年于荷兰首都乌德勒支大学获博士学位。1878~1896年,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教授,随后去柏林大学任教授,并任普鲁士科学院教授。
   1874年范托夫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立体化学)时,与J.-A.勒贝尔各自独立地发表了一个碳原子具有四面体结构的概念,碳原子的四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开辟了立体化学的新篇章,在整个化学领域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解开了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的奥秘,提出了分子内部存在不对称因素,从而解释了这类化合物能使平面偏振光旋转的道理(见旋光异构)。
   范托夫还研究了渗透压现象。他发现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的渗透压与理想气体的压力相似,遵守同样的定律。1884年他发表了《化学动力学研究》论文,其中包含化学热力学的原理。他推导出反应速率的公式,从而可以测定反应的级数。他还将热力学应用于化学平衡,并提出了近代化学中亲和力的概念。1886年他发表了稀溶液理论,说明在稀溶液中分子的行为与气体之间的相似性。
   范托夫因发现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某些定律而于1901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1887年和W.奥斯特瓦尔德共同创办了有影响的杂志《物理化学》,促进了这门新学科的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