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长方盘垫
1)  oblong doily
长方盘垫
2)  fangsheng pangchang
方胜盘长
3)  oblong tray cloth
长方盘布
4)  oblong tray
长方盘
5)  decorated oblong tray
彩花长方盘
6)  plain oblong tray
素色长方盘
补充资料:长胜遗址
长胜遗址
长胜遗址

长胜遗址群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兴隆镇南3~13公里、东西宽约9.5公里方形区域内,分布在长胜村东约200米处的由南向北流淌的扁石河左、右两岸的丘陵岗地上,分布面积约9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1°31′34″~131°38′23″;北纬46°36′37″~46°41′43″;海拔高程为80~177米。

长胜遗址群由13处城址、29处聚居址组成聚落形式,有半地穴式居住址、掘土堆筑的城垣等遗迹。现可辨认的半地穴式居住址遗迹约1,763个,城垣总长约2,948延长米,占地面积约62.22万平方米。

长胜遗址群距今约2000年,遗址居山靠水,分布密集,聚居址与城址分明,形制与构筑方式单一。表明了三江平原汉魏时期聚落形态的产生发展之进程。即聚居址是人类为抵御外部入侵势力和为获取猎物进行围猎 而聚居在一起的居住形式。这样的民众聚居形式是松散的、元管理组织形式的。而城址的出现,则表明了统治者的管理范围和防卫意识,使松散的、无组织管理的无序聚居形式得以发展进步,从松散的形式逐步变为有凝聚力的群体,无组织管理的无序状态发展为“邑落各有大人”的有组织有领导的城邦形式,进而出现了古代的聚落形态。

长胜遗址群有29处聚居址,只有13处城址。是原始的松散的聚居形态向是步的有组织的城邦形态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长胜遗址群是研究古代聚落 的理想模式。

长胜遗城群东距兴隆山遗址群约15公里。因此,它与七星河流域其它汉魏时期遗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文化内涵具有共性。

长胜遗址群与兴隆山遗址群凤林城址等汉魏时期遗址共同孕育了七星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曙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