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犀牛角
1)  rhinoceros horn
犀牛角
2)  rhinoceros [英][raɪ'nɔsərəs]  [美][raɪ'nɑsərəs]
犀牛
1.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d the extinction reasons of the rhinoceros in China,summarized the use of rhino horn.
简述了犀牛在中国灭绝的原因,介绍了犀牛角的利用价值,针对目前犀牛在中国的状况,提出了犀牛保护及犀角持续利用的建议。
2.
Due to the illegal hunting by the criminals and the deteriorating of the inhabiting environment, the worldwide number of the rhinoceros has decreased sharply.
由于不法分子的偷猎和栖息环境的恶化,全世界犀牛的数量锐减,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各种科研机构和动物因都加大了对犀牛的保护和繁育研究,其中宫崎野生动物园、神户市王子动物园、多摩动物公园等在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的繁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为成功繁育犀牛提供了借鉴。
3)  "Go Alone Like The Horns Of A Rhino"
《犀牛角一样独自前行》
1.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this thesis compares the two representative women writers of China and Korea, and their works "Fang zhou" and "Go Alone Like The Horns Of A Rhino" .
本文将以中国张洁的《方舟》与韩国孔枝泳的《犀牛角一样独自前行》两部作品来进行比较研究。
4)  cornu rhinoceri asiatici
犀角
1.
Searching for Substitutes for Cornu Rhinoceri Asiatici and Cornu Saigae Tataricae and Evaluation(II);
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研究(Ⅱ)
5)  extinction of rhinoceros
犀牛灭绝
6)  Rhinoceros cave
犀牛洞
补充资料:犀牛角
犀角
【犀角的功效介绍】:
犀角(《本经》)
【异名】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

【动物形态】①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
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
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
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
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呈楯状,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
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厘米。
四肢粗壮,均3趾。
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
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
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
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②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
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
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条褶上下完全连接。
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25厘米左右。
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
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
分布爪哇。
③苏门犀,又名:双角犀。
体形最小,身长约2.4~2.5米。
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
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
上唇不突出。
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
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犀性凶猛,狩猎时须先隐伏路旁,开枪射杀,或察其足迹出没之路径,在途中设陷阱以捕获之。
杀死后将犀角割下即可。

【药材】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余厘米。
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
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
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
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
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
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
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
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
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
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质较次。
主产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犀角除上述品种外,作犀角使用者,尚有下列二种:①广角:亦称兕角、柱角或天马角,为非洲产黑犀或白犀的角。
角形长大,长可达60厘米左右,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
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
底盘圆形,窝子较浅,五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有腥气。
亦有锯成不规则小块者,称为广角瓣。
②小犀角:亦称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
长3~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较浅,多有纵裂纹。
顶端圆形似小馒首。
底盘圆形,直径3~9厘米,窝子浅,沙底较细。
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
镑片多弯曲。
味稍浊。

【化学成分】犀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
此外还含其他蛋白质、肽类及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类等。
犀角角蛋白的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8.7,3种碱性氨基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
其分子数比值为1:5:12,因此它与羊毛、牛角等相似,主要属于优角蛋白。
近来在医疗上常用价廉的水牛角以代犀角,因此促进了对于两种角的成分研究。
关于两种角的成分比较,可参考水牛角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