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灌溉水源
1)  source of irrigation water
灌溉水源
1.
Study on the source of irrigation water in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Hengshui City;
关于衡水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灌溉水源的思考
2)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灌溉水资源
1.
Analysis of the guarantee degree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ce in Northeast China;
中国东北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及空间差异分析
2.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on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阐述了灌溉水资源分类的重要意义。
3)  multi-irrigation water source
多灌溉水源
4)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
农业灌溉水资源
5)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灌溉水资源管理
6)  water source compensationirrigation
补源灌溉
补充资料:灌溉水源
      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以地面水为主要组成部分。地面水包括河川径流、湖泊和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地下水主要是指浅层地下水。回归水和污水用于灌溉(见污水灌溉),是水源的重复利用。海水或高矿化度的地下水经过淡化也可用于灌溉,但因费用昂贵,尚不多见。
  
  概述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生产不能缺少的基本物质,是可再生资源。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估计为13~15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洋水约占97.3%,淡水约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冠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01%,大气水占0.04%。可用于灌溉的淡水只是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估计约300万立方公里,仅为地球总水量的0.2%左右。
  
  灌溉水源是水资源中用于灌溉田地的那部分水量。开发灌区,首先要选择水源。在选择水源时,除考虑水源位置尽可能靠近灌区和附近的地形、高程便于引水外,对水源的水量、水位、水质等也有一定的要求。
  
  灌溉水源的水量 中国河川径流多年平均总量约2.6万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约771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部分,估计中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为18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灌溉水源水量并不丰富。
  
  地面水和浅层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由于各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的差异,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衡。 中国年降水量大部集中在4~7月、5~8月或6~9月期间,这一时期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或70~80%,黄河中、下游,海河,辽河流域大部分降水集中在7、8两月;因而造成地区性或季节性的灌溉用水矛盾。在冬春少雨的季节,农作物只有靠灌溉才能生长,即使在多雨季节,有些耗水量大的作物仍需要程度不同的灌溉,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此外,降雨量的年际变差也大,某些地区最大年降水量能达到最小年降水量的 5倍以上,甚至出现连续干旱年和连续多水年。水量的分布同耕地的分布也不协调:长江、珠江、东南沿海和西南诸河,年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2%,而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8%;黑龙江、辽河、黄河、海河、淮河诸流域及内陆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18%,而耕地却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2%;其中海河、滦河、淮河流域更为突出,同全国相比,水量只占4%,而耕地占27%。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需要兴建多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以调节和改变灌溉水源的天然分布状况,达到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益。主要的工程设施有、蓄水灌溉工程、引水灌溉工程、提水灌溉工程3类。而蓄、引、提相结合的工程,更可以使水源实现高效率调节、实现流域间调水,使灌溉水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灌溉水源的水位 灌溉水源应保证灌溉所需要的控制高程,使水量满足灌区不同时期的用水需要,并能控制最大的灌溉面积。未经调蓄的水源,如河流,其流量和水位的变化很大,往往不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因此,要修建必要的壅水坝、水库等,以抬高水源的水位和调蓄水源水量;或修建泵站(扬水站)将所需的灌溉水量,提高到灌溉要求的控制高程。有时也可以调整灌溉用水制度,如改变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更换作物品种、调整作物灌溉制度等,使灌溉水量同水源状况相适应。
  
  灌溉水源的水质 灌溉水源的水质不仅要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而且应满足人、畜饮用及发展渔业的要求。主要可用下述指标来衡量。
  
  水温 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大。水温偏低,抑制作物生长;水温过高,降低溶解氧的含量,提高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作物生长和鱼类的正常生活。水库底层水温度往往偏低,可引用水库表层温度较高的水,或适当延长输水路程,或进行迂回灌溉,以使水温适度。
  
  泥沙含量 水中所含泥沙,粒径小的具有一定肥分,输入田间对作物生长有利,但含沙量过多,则会淤积农田,影响作物生长。粒径大于0.1~0.15毫米的泥沙,不宜输水入渠,以免淤塞渠道,更不宜输入农田,以免破坏农田土壤结构。灌溉水质允许含沙粒径为0.001~0.005毫米。因此,从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取水时,为了减少泥沙入渠,在渠首要设置防沙设施,在灌区内部要设置沉沙池。
  
  盐类含量 农作物的耐盐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水中含盐过多,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枯死。用含盐量高的水灌溉农田,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灌溉水质允许含盐量应控制在1.5克/升左右。如土壤透水性好、排水条件好、肥力高、农业技术先进,可允许土壤含盐量略高些;反之,则应低些。
  
  有机物含量 水中常含有各种有机化合物,有些是无毒的,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些是有毒的,如酚、醛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都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这是水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实现这一过程需消耗大量的氧,其数量称生化需氧量。在常温常压下,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是一定的。水中有机化合物过多,会造成缺氧。以致影响作物生长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生活。因此,适宜的灌溉水质对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限制,使生化需氧量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上。
  
  pH 水中酸碱物质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及施用化肥、农药的污染。酸碱废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排入水体中,会影响水体的pH,干扰水体净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排入农田,会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危害作物生长。所以酸碱废水,必须经过处理,使水体pH控制在6~9之间,方可用于灌溉。
  
  有毒物质含量 水中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重金属有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以汞、 镉、铅的为害最大。 有机毒物有三氯乙醛、酚氰、苯并(a)芘等。这些有毒物质,有的可直接引起人畜中毒,有的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使人畜引起疾病。因此,灌溉用水对有毒物质的含量要有严格限制。
  
  病原体污染物 主要指病毒、病菌和寄生虫。水体受病原体污染会传播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以及姜片虫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受病原体污染的水体不能直接灌溉农田,尤其不能灌溉生食蔬菜及块根作物。
  
  对于灌溉水质,世界各国都制订了相应的标准。中国试用的灌溉水质标准见表。
  
  
  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 水体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据估计,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每年排入水体的污水量约6000~7000亿米3,其中多数未经处理,对水资源和人类健康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害。1978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向其成员国提出了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的10条要求,主要内容是:制订水资源管理长期规划;保证高质量的饮用水源;进行流域管理,有效地解决水资源问题;运用立法和经济手段控制水资源的污染和损耗;评价水源和检测鉴别污水中的组分;宣传并争取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支持等。1979年底,中国政府颁布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1984年 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防止水污染和保护水源,改变人类传统的用水方式和观念,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已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此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有: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平衡,用水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规划,灌溉水源的综合利用,水质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开发水源、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技术,各种工业用水和排水的定额,以及合理的灌溉用水定额,污水的再生、回用和污水处理的闭路循环系统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