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开采气油比
1)  recovery gas oil ratio
开采气油比
2)  oil and gas production
油气开采
1.
The functions, mechanisms, as well as applications of surfactants, particularly fluorocarbon surfactants, in oil and gas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were reviewed.
从表面活性剂在油气开采中的作用入手,分析和总结了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上、中游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几类新型结构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
2.
The co-existance of phase state transformation and phase equilibrium of gas, liquid and solid always exists during oil and gas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油气开采、输运及加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气、液、固三相相态转变和三相平衡共存。
3)  recovered gas-oil ratio
已采气油比
4)  producing gas-oil ratio
采出气油比
5)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mining
石油天然气开采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mining industry determined its accounting difference from other industries,under the situation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ree major Chinese gas companies being listed overseas,China is trying to go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riteria.
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在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上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我国正努力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6)  oil-gas recovery enterprises
油气开采企业
1.
Quantitative model for oil-gas recovery enterprises value-chain and its relevant positive analysis;
油气开采企业价值链数量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油气开采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和应用很早。史籍记载石油的名称颇多,宋以前有石漆、膏油、沥青、石脂、脂水、硫黄油等。
  
  油气井史料 东汉班固著的《汉书》中有陕西延长一带出油以及西汉宣帝时(公元前61)在陕西鸿门发现火井的记载。西晋张华著《博物志》中记述了甘肃酒泉石油的自然产状,并说"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同时还记述了四川临邛的火井,并说"盆盖井上,煮卤得盐"。1080年宋沈括在延长一带考察,始名为"石油"。用来烧炭黑,制墨。并提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的见解(见《梦溪笔谈》)。《元一统志》记述了12~13世纪时中国陕西延长、延川、永坪、宜君一带在油苗附近开凿了石油井。永坪的一口井每年要缴纳400斤,延长的一口井每年要缴纳110斤。明杨慎著《丹铅总录》载有:"火井在蜀之临邛,今嘉定、犍为有之。其泉皆油。爇之然,人取为灯烛,正德中方出。"曹学佺著《蜀中广记》载:"明正德末年,嘉州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沃之以水。则焰弥甚,扑之以灰则灭。作雄黄气,土人呼为雄黄油,亦曰硫黄油。近复开数井,官司主之。此是石油,但出于井尔。"何宇度著《益部谈资》载:"油井在嘉州、眉州、青神、井研、洪雅、犍为诸县。居人皆用之燃灯。"当时已有6个县钻凿了油井。
  
  钻凿、输送、使用技术的发展 最初石油大多来源于油苗露头,产量不多,随着钻井技术的改进,由挖掘井逐渐演进为顿钻钻井,即以人力为动力,用木制井架、竹制缆索、立轴式卷扬滚筒(即绞盘车)和各种圆刃钻头,装置相当于近代顿钻钻机的游梁和支座的碓板和踩架,进行简易机械冲击式钻井。北宋庆历、皇祐间(1041~1053),中国顿钻钻井出现了井径只有碗口大小(约13厘米)。下入木质或竹筒套管完成的"卓筒井"。这是世界历史上的创举(见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
  
  中国在世界上首先使用竹管管道输送天然气。当钻遇天然气时,用竹管把气从井口引至井旁,通向几根内径、长度相同,垂直向上排列的竹管。用火点燃,称"亮筒子"。根据火焰高度和亮筒子的数目,估算天然气流量。这是中国古代天然气井的测试方法。1600年左右,四川自贡一带浅气层已大量开发,当时使用木制的采气井口以及石块凿成的燃气喷嘴点火熬盐。
  
  唐《元和郡县志》记载,北周宣政年间(578),在甘肃酒泉的一场战争中,成功地使用石油作火器,焚毁了攻城器具。北宋神宗时(1068~1085),中央军器监属下的作坊中有加工原油的"猛火油作"和施放猛火油的机械装置"猛火油柜"。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油气味与雄黄同,故杀虫治疮。"可见此时石油已用于军事与医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