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纪尼厄图
1)  guinier plot
纪尼厄图
2)  guinier camera
纪尼厄照相机
3)  Arrhenius graph/Arrhenius plot
阿列尼厄图表
4)  El Nino
厄尔尼诺
1.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El Nino and Rainfall Floods Occurred in Flood Seas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厄尔尼诺与黄河流域汛期降雨洪水的关系分析
2.
The Application of Typical Analysis Method in the EL Nino Events;
典型判别分析方法在厄尔尼诺事件检验中的应用
3.
The Influence of EL Nino Case Type Classification on Low Temperature Flood Waterlogging Disas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厄尔尼诺事件类型的划分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
5)  E1 Nino
厄尔尼诺
1.
The sea temperature and water evenly movement forms E1 Nino inc.
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使西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暖水变冷水位下降,使东南太平洋冷水变暖水位上升,海温均衡运动和水均衡运动形成厄尔尼诺事件和相应的构造活动。
2.
On the basis of climate data of 10 cities in recent 46 years, the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change in Shaanxi province with E1 Nino and La Nina is studied.
根据46a来陕西10个地市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陕西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等事件的相关关系,认为厄尔尼诺年少雨,拉尼娜年低温多雨。
3.
Based o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from 17 cruises along the 165°E section during 1984-1988 which were attained by the Sinuo-US cooperative air-sea interaction study and ORSTOM center in Noumea, the anomalous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structures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ocean in the periods of 1986-1987 E1 Nino and 1984-1985, 1988-1989 La Nina events were analyzed.
使用1984—1989年期间中美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及法国ORSTOM完成的沿165°E断面共17个航次调查中的温、盐资料,对1986—1987厄尔尼诺(E1Nino)及1984-1985,1988年反厄尔尼诺(LaNina)事件期间海洋上层温、盐结构的变化作了分析。
6)  Elnino
厄尔尼诺
1.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ElNino;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2.
Research on flood and waterlogging contributing factor of ELNINO phenomenon to Jiansanjiang Are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厄尔尼诺现象对黑龙江省及建三江地区洪涝成因影响研究
3.
ELNINO S Formation, Effect and Some Measures to Control It;
厄尔尼诺的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补充资料: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
El Ni!!!E0044_1o
    太平洋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圣诞节前后发生的一种海温异常升高现象。厄尔尼诺一词系西班牙语,意为圣婴。一种大规模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现象。
   厄尔尼诺研究已成为国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并与南方涛动一起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厄尔尼诺出现前数月,赤道表层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12~2月),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升高,暖水区可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移。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旱。由于海温异常升高,使沿岸生物大量死亡或潜逃,那里的海鸟也因丧失食物,或者饿死或者迁徙。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每次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月即逝,长者可达一年以上。暖水扩展范围也各不相同。过去,人们根据每次厄尔尼诺的强度、持续时间及其造成的后果来测定它的大小。一般认为,近百年来重大的厄尔尼诺有9次,它们分别出现于1891年、1925年、1941年、1957~1958年、1965年、1968~1969年、1972~1973年、1976年以及1982~1983年。厄尔尼诺对天气的影响是通过赤道太平洋上空的纬向沃克环流来实现的。沃克环流控制着东西半球的热量、动量、水汽平衡和交换。一旦这种平衡被打乱,地球上的天气就会出现异常。在通常情况下,沃克环流的西部,由于海温高,气流上升。至高空,上升气流转向东,由于东部海温低,气流下沉,到达海面转为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构成一个纬向环流系统。如果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升高,正常的下沉气流就会减弱。数月之后,赤道低空的东南信风也减弱。再过数月,影响到赤道太平洋西部,使那里的上升气流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一带,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部沿岸一带,气候发生异常。科学家们正在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积极探索预报厄尔尼诺的途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