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电影爱好者
1)  cinephile [英]['sinifail]  [美]['sɪnə,faɪl]
电影爱好者
2)  shutterbug [英]['ʃʌtəbʌg]  [美]['ʃʌtɚ,bʌg]
摄影爱好者
3)  amateurs [英]['æmətə:]  [美]['æmə,tʃʊr]
爱好者
1.
A survey of the demanding status of shadow boxing instructors is conduc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mong shadow boxing amateurs in both China and Japan.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中日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了关于太极拳指导员需求状况的调查。
4)  votaress [英]['vəutəris]  [美]['votərɪs]
女爱好者
5)  enthusiast, fan
迷,爱好者
6)  radio amateur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补充资料:电影
电影
film;motion picture

   将活动的影像用摄影机记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机把这些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供观众欣赏的一种艺术。电影被称为继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和建筑之后的第七艺术,是多种艺术中唯一有确切诞生日期的艺术。
    简史 电影的基础条件是记录影像。世界上第一个把照相术用于活动影像拍摄的是英国人A.穆布里奇。1877年,他在马场跑道一侧安置了12台照相机,用细线的一端系在快门上,另一端系在跑道另一侧。当马飞奔而过时,马蹄踢断一根线就拉动一个快门,拍下奔马的一瞬间。他把这些间断拍摄的照片插在一个旋转的轮架上,用幻灯机投影,就得到了一个连续动作的奔马影像。在穆布里奇的启发下,一位名叫E.-G.马莱的法国人根据左轮手枪的机械原理发明了摄影枪。它可以通过扣动扳机在一秒钟内曝光12次,画面记录在摄影枪暗室里一块分成12格的玻璃底板上。这块玻璃底板1秒钟内旋转12次,每次一格。照相术发明以后,一直使用笨重易碎的玻璃底片。直到1884~1889年,美国科学家G.伊斯曼研制出软片基底片,才使连续长时间摄影成为可能。
   在上述发明创造的基础之上,美国发明家T.A.爱迪生研制出一台摄影机,能在一条长约15.24米的胶片上连续拍摄600多个画面 ,记录约1分钟的活动影像。1891 年,他和助手W.L.狄克逊又研制出可供一个人观看这一分钟活动影像的“魔箱”——活动视镜。1893年,这种活动视镜在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作为商品推出。爱迪生的小型影片是在固定的摄影机前,在专供拍摄用的房子里拍摄的,内容是他邀请来的演员表演的歌舞、拳击、追逐,甚至接吻。他那座名叫黑玛丽亚的房子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爱迪生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种拍摄方法,成为后来以好莱坞影片为代表的技术主义的滥觞。
    1894年底,法国的L.卢米埃尔和他的兄弟从3个方面改进了爱迪生的摄影机:①他们制成手摇式摄影机,不需电力设备,可在任何地方拍摄;②他们规定了摄影和放映的速度都是每秒16个画格;③他们在胶片两侧打孔,每一画格两个孔,使按一定速度旋转的规格齿轮能保证连续稳定地输送胶片。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印度厅首次向公众放映了他拍摄的影片,电影史上确认这一天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拍摄的影片都是自然生活景观,如工厂放工、火车进站、婴儿午餐等,全是在户外阳光下拍摄的。他同样没有意识到,这种拍摄方法成为电影的写实主义的先河。
   电影一诞生,很快传遍世界。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和刘仲伦拍摄了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 、舞刀、交锋等场面 ,共3本,这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从1912年上海出现第一家制片公司,到20年代后期,中国先后创办300余家制片公司,大部分在上海。
   尽管电影迅速传遍世界,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始终没有人把它当作一种艺术。人们只把它当作一种新奇的玩意儿、杂耍。首先赋予电影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是美国导演G.W.格里菲斯。他发现并发展了电影构图与剪辑的效果——对时间和空间的支配。在他1915年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年导演的《党同伐异》以及其他影片中,他有意识地强调了单个镜头的质感、情绪和格调,并在两个镜头连接起来时产生节奏、含义和评价性。这使电影成为具有自己语法修辞的新艺术语言。格里菲斯的影片为电影成为艺术奠定了实践基础。而从理论上使电影成为艺术的,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先锋派电影的艺术家。他们挖掘电影的本性,强调它的视觉性,使它从传统艺术的束缚和窠臼中解放出来,从而具有了独立的理论和美学意义。
   电影声画同步的设想和实验几乎在电影一诞生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应的阶段,这种设想才得以实现。在无声片时期,影片的制作者曾用过字幕、乐队伴奏、幕后配音和唱片配音等各种方法来解决声音问题。1927年10月6日,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首映了世界第一部配有4段歌唱、部分台词和音响的影片《爵士歌王》。1年之后,该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虽然当时有些理论家和表演艺术家反对有声电影,但由于它给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因此不到2年,欧美各制片公司都开始改拍有声片了。中国在1930年开始进行制作有声电影的试验,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首先推出由蜡盘发声的《歌女红牡丹》。不久其他公司利用日本和美国器材拍摄了片上发声的影片。1932年,明星公司终于独立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片上发声的影片《旧时京华》。从此,中国电影逐步从无声时期过渡到有声时期。
   
   

中国影片《风云儿女》剧照


   
   有声电影出现以后,电影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30年代中期,出现了彩色电影;1940年又研制成功了立体电影;从50年代起,宽银幕、超大银幕及立体声电影相继出现。电影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流派和思潮,就其影响来说,当首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的新浪潮。它们创立的电影表现手段和创作思想及其产生的美学价值,甚至超出了电影的范围。新现实主义是对它以前的写实主义电影传统的总结和集大成。新浪潮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的精神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1959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第一次出现了几部引人注目的法国新  导演创作的影片,如J.-L.戈达尔的《  精疲力尽  》、F.特吕弗的《四百下》、A.雷乃的《广岛之恋》等。此后3年中共有67位法国新导演创作的100部影片登上世界影坛。他们全新的电影观念和创作手法震撼了世界影坛,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在此之前 ,虽然也曾出现过瑞典导演 I.伯格曼的《野草莓》之类的意识流影片,但像新浪潮这样大规模地把现代主义电影带入商业放映网在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新浪潮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扬弃了电影在并不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从此电影创作不再有窠臼和框框,在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真正出现了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
   电影的发展,已同人类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几乎所有的方面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既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种发展变化。
    特性   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创作是不可想象的。由静止的影像到活动的影像,由无声影片到有声影片乃至立体声影片;由黑白影片到彩色影片,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由平面电影到立体电影等等,电影的变革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反过来,电影的要求也刺激了科学技术有关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过渡中对科学的刺激更大。
    与其他艺术相比,没有一种艺术形式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像电影这样是作为商品出现的。无论是爱迪生的活动视镜还是卢米埃尔的电影放映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利润。电影的观众既是艺术欣赏者,也是商品消费者。正是电影的这种商品性才使它得以高速度地发展。20世纪,西方国家一部影片动辄投资数百万、数千万美元,但所获利润也非常可观。这种商品性的特点一方面促进了电影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使它趋于媚俗以至堕落的因素。
   电影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积累和创造,并使其他艺术的成就同自身特点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终于形成既具有综合性、又不丧失自己独立性的融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摄影、服饰等艺术于一身的崭新艺术。电影是一种兼有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视听艺术,又是一种兼具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时空艺术,是运用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在运动中表现事物运动的艺术。电影的这种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商品性)决定了它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形成了电影经营管理、艺术创作、技术工艺、放映发行等分工协作的庞大系统。电影发展到如此规模,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在艺术领域的成果。
   由于电影具有以上特性,所以它在比较发达的西欧北美国家首先兴起并迅速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美国好莱坞电影在鼎盛时期,曾经作为全球电影中心把影片散射到世界各国。不同国家、民族的电影,在经过短暂的移植和模仿阶段以后,便进入把电影同本国、本民族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生活习惯、审美特点结合起来的阶段。中国从最早的影片《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到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渔光曲》,乃至在国际上令人瞩目的《黄土地》、《香魂女》、《红樱桃》,无一不是用电影手段反映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和淳厚民族性格的民族化力作。
    片种与样式 按照制作方法和题材内容的不同,影片可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美术片和科学教育片4个片种。每一片种又可细分为若干种,如美术片又可分为动画片(包括水墨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纪录片又可分为新闻纪录片、文献纪录片、风光纪录片、专题纪录片等;科学教育片又可分为科学普及片、科研片、教学片(包括军事教学片)等。
   在各种影片中,产量最多、市场最大的是故事片。故事片同其他影片的基本区别在于片中角色由演员扮演。无论是由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改编的故事片,还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故事片,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着生活,影响着现实,在使观众得到审美享受和娱乐的同时,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产生联想。根据题材和内容,故事片又可分为历史片、战争片、政治片、惊险片、科幻片等;根据表现形式可分为戏曲片、音乐片、歌舞片等。有些影片,在它们第一次出现后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因而被大量地、长期地仿制而形成一种类型和样式,如西部片、功夫片等。
   随着电影的发展,许多艺术家打破旧有的影片片种和样式的框框,创作出新颖而又受欢迎的影片,例如真人与动画结合在一起的影片,喜剧片与功夫片结合在一起的谐趣功夫片等等。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剧照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除了历史上先后出现过无声片、有声片、黑白片、彩色片等等以外,在现代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采用新技术的影片,例如在宽银幕电影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超大银幕(又称巨幕)电影,最大的银幕宽可达30米、高23米。此外还有环幕电影和穹幕电影等。从成像的技术上看,50年代以后立体电影发展很快;70年代中期以后全息电影的研究已进入如何提供较多的观众同时观看以获得经济效益的阶段。
    功能与作用   作为商品出现的电影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娱乐。电影发明者的发明意图也是创造一种娱乐消费品。然而它是一种精神消费品,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因此,观众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受电影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当然,在科学教育片、军事教育片和其他教学片中,这种教育作用表现得更为集中。
   由于电影的市场大、流通快、信息量大而且直观,所以它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传播媒介。人们可以通过电影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宗教、地理、风光等等。这样,就能使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更多的认识,进一步去开发它、改造它。
   电影的纪实性和易于长期保存决定了它的文献功能。这特别表现在纪录片方面。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或者事物的原貌都是依靠电影完整地保留下来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