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订货簿
1)  O. B. (O/B) order book
订货簿
2)  order-book
船长命令簿订货簿
3)  Book [英][bʊk]  [美][buk]
书籍,帐簿,记帐,定票,订货
4)  order book
订单簿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utilizes order imbalance variable as indicator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in stock market,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order book and price behavior.
介绍并利用订单流不平衡作为衡量中国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指标,考察限价订单簿所包含的信息与价格行为的关系,并利用高频交易数据对订单簿的日间、日内特征以及订单流不平衡与股票价格运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5)  ordering [英]['ɔ:dərɪŋ]  [美]['ɔrdərɪŋ]
订货
1.
Gam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and ordering strategies in a supply chain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
不确定需求下供应链合作广告与订货策略的博弈
2.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in recent years,reform in coal ordering plays basis role in market resources distribution,accelerates government function transformation,forms a new mechanism,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guaranteeing coal supply stabilization and promoting quick,st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本文认为,近年来推行的煤炭订货改革有效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初步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供需双方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
In the supply chain, a single distributor supplies single product to multi-customer, according to the minimum-replenishment period-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Stackelberg game of ordering, the cost optimization model for distributor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cost rationality of each customer.
给出了一个一般Stackelberg对策问题模型及其解计算的遗传算法求解步骤·在一类单分销商、多顾客单产品供应链中 ,针对订货的Stackelberg对策中分销商的最小补充期协调问题 ,建立顾客成本合理性约束下的分销商成本优化模型 ,并以辽化石油分销系统为对象进行了Stackelberg对策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供应链中最小补充期协调 ,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都可从中受益 ,供应链订货的Stackelberg对策的分散协调机制有效地实现了供应链协调
6)  order [英]['ɔ:də(r)]  [美]['ɔrdɚ]
订货
1.
Solving order problems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based on stochastic simulation;
基于随机模拟的订货问题遗传算法求解
2.
Based on the economic lot in traditional order mode,the coordinative order mode,a two echelon supply chain is proposed,in which the supplier makes up the increased cost of inventory of the seller by reducing the whole price.
分析服装业不同于其它行业的需求特性,在传统订货的经济批量模式基础上,提出供应链协调订货两级供应链模式,供应商通过降低批发价弥补销售商由于协调订货产生的库存成本增加,兼顾销售商的库存成本合理化,建立销售商需求确定下的供应商成本优化模型。
3.
The batch method for returns recovery is applied in order to have an effective way for reverse logistics management.
研究结果表明,销售商对退回产品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其订货决策明显不同,但平均订货成本的差异却很小。
补充资料:书籍
      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原指典籍。图书包括书籍、画册、图片等出版物。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 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俄文的书籍книга,来源于古斯拉夫宗教语кънигы,是字母、文字、书信的意思。德文的文籍Buch,意思是写了字的书板,是指刻写的或准备刻写的木板或木条。拉丁文的书籍 liběr,最初的意思是用作写字材料的树皮或纸莎草茎,以后作为契据登记簿,还包含有文学著作、论文的意思。
  
  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 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 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 (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 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最早产生,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公元14世纪,中国发明套版彩印。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籍的生产进程,为欧洲国家所普遍采用。15~16世纪,制造了一种经济、美观、便于携带的书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印制了袖珍本的书籍。从15~18世纪初,中国编纂、缮写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性质和丛书性质的出版物──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 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 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书籍的功能和作用 从书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在逐步得到轻便、耐久,易于记载、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材料上, 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手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传递信息,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