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合江臭蛙
1)  rana bejiangensis
合江臭蛙
2)  Paa robertingeri
合江刺蛙
3)  Paa(Paa) robertingeri
合江棘蛙
4)  stinking frog
臭蛙
5)  Odorrana lungshengensis
龙胜臭蛙
1.
The new distributions of Odorrana lungshengensis and Amolops chunganensis were found in Hou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Hubei.
在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龙胜臭蛙(Odorrana lungshengensis)和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两物种为湖北省两栖类新纪录。
6)  Odorrana
臭蛙属
1.
We studied the inter species relationships and biogeography of the genus Odorrana.
为探讨臭蛙属的种间亲缘关系与其起源和分化 ,采用PAUP3 1软件对我国的 16种臭蛙的 2 9项分类性状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2.
tormotus was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13 Amolops species, 6 Odorrana species, 3 Meristogenys species, 4 Huia species and 4 Rana species retrieved from GenBank.
据此,支持将该蛙从湍蛙属划出,并建议归入臭蛙属。
3.
The genus of Odorrana belongs to Ranidae Family (Amphibia Class, Anura Order).
臭蛙属Odorrana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原隶属于广义蛙属Rana中的臭蛙群(Rana Luctuosa Group),依据臭蛙物种所具特征分析:被认为是蛙科动物中从真蛙类向水蛙类进化中的重要过渡类群。
补充资料:合江

合江县隶属泸州市,在赤水河与长江交汇三角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5°32'至106°28',北纬28°27'至29°01'。东北部与重庆江津接壤,南连贵州赤水市、习水县,西临泸州市龙马潭、纳溪区,西南角接叙永县。全县人口840110人,辖29个乡镇,502个村民委员会,58个居委会,349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4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88公顷。

合江县地处长江上游,属四川盆地边缘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县内山脉为娄山山脉支系,从黔北延伸至县境南部,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山峰为天堂坝乡的轿子山,海拔1751米。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和西北部为平坝和丘陵地带,为鱼米之乡。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0.9℃,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040毫米,日照1200,1、时,无霜期3 57天。热量资源丰富,

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光热水资源组合好,作物生长季节长,积温有效性高,给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农业生产潜力大。

长江流经县境内西北部,全长55公里;赤水河流经县境内,全长60公里;大小漕河流县境内东南部,全长270公里。全县水资源丰富,县域年过境量2725亿立方米。

合江建县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符县,隶犍为郡,治安乐水会,即今合江镇南关地段。元封五年(前1 06年),隶属益州部犍为郡。新朝(9—24年),王莽改符县为符信县,隶属庸部顺郡。东汉光武帝(25-56年),刘秀改符信县为符节县,隶属益州犍郡,建安个八年(213年),符节隶属益州江阳郡。西晋武帝秦始年间(265—274年)复名符县。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后,符县改名安乐县,隶益州东江阳郡。南朝宋(420--479年)时,撤销安乐县,南朝齐(480—502年)复置安乐县,置安乐戌。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撤销安乐戌,改置合江县,隶属泸州江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合江隶属泸州。唐初,县治迁今白沙镇。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十道,合江隶属剑南道泸州。天宝元年(742年),合江隶属泸州郡。元和十二年(817年),县治迁回旧址,今合江镇南关地段。北宋乾德三

年(965年),在剑南道东、西两川之地置西川路,合江隶西川路泸州。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改泸州为江安州,合江隶属潼州府路江安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合江隶属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县治迁神臂江南济民市(今三桥乡长江村黄氏坝)。明玉珍占领四川,合江隶属大夏泸州军民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合江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泸州置隶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合江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泸州直隶州,县治于洪武初迁旧城。清康熙元年(1622年),合江隶属四川泸州直隶州。嘉庆七年(1802年),合江隶属四川省川南永宁道泸州直隶州。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川南永宁道改为下川南道,合江隶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9月,撤销道,合江隶属四川泸州。民国2年2月,

恢复道制,3月改府州厅为县,合江隶属四川下川南道。民国3年6月,下川南道改名永宁道。民 国18年10月,撤销道,合江隶属四川省。民国24年6月,四川省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合江隶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1月,合江隶属西南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泸县专区。1952年1月,合江隶属川南行政公署隆昌专区。1953年1月12日,合江隶属四川省泸州专区。1960年7月,合江隶属四川省宜宾专区。1968年9月,合江隶属四川宜宾地区。1983年6月,设省辖泸州市,至今合江隶属泸州市。

合江县行政区划。唐代,全县设三乡。北宋佑皇(1049—1053年)后设置二乡六寨。明代,全县编户七里。清初,编户三里。雍正七年(1729年),县城外改编为东、南、西、北四乡。清同治十三年(874年),县城改为本城支,堰坝支并入明坝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