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对策;矫正法
1)  remedy [英]['remədi]  [美]['rɛmədɪ]
对策;矫正法
2)  remedial measures
矫正对策
1.
Causes of juvenile cyber crime and remedial measures;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矫正对策
3)  straightening strategies
矫正策略
1.
So the straightening strategies are multidimensional and of different levels.
本文重点探讨的五类高中生行为问题,均属于复杂性问题行为,即它们的产生原因包括学校、教师、家庭、社会、自身心理等各个方面,表现形式、程度各异,矫正策略具有多维度、多层面共同作用的特点。
4)  rectify countermeasure
矫治对策
5)  community correction offenders
矫正对象
1.
To community correction offenders, when going back to community, the first thing to be solved is survival, and getting employed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survive.
社区矫正对象回到社区后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而实现就业是解决其生存问题的有效措施。
6)  correction method
矫正方法
1.
It summarized both assessment and correction methods of type A behavior.
对A型行为的特点、A型行为与高血压的关系、A型行为的测评方法和矫正方法进行了综
2.
On this base, the correction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据此 ,提出了矫正方法。
补充资料:对策
      汉代出现的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又称"策试"。汉文帝二年(前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再诏举贤良能直谏者,并亲自加以策试,其时参加对策者百余人。察举对策制度自此而成立。所谓对策,就是把策题书于简册之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策问有君主"求言于吏民"之意,策题一般以政事、经义等设问;答策则相当于"应诏陈政",发表政见。王朝往往因灾异、动乱而下诏特举,使应举者对策进言。君主常常亲自主持策问并阅读策文。所以,对策兼有征询政见与考核才识的双重意义。
  
  在汉代,对策之法一般用于特科察举。贤良方正、有道、敦朴、明阴阳灾异等科一般都属于特科,实行对策。晁错、董仲舒、公孙弘,都是通过对策显示了才识而得到君主的赏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汉代政治曾产生重大影响。答策出色者,可以评为"第一"或"高第"。参加对策者一般都能得到任用,拜为中大夫、谏大夫、议郎、郎中、县令等。
  
  西晋时期,岁举的秀才科也采用了对策之法。根据《晋令》,秀才对策必须五策皆通,才能授官。南朝刘宋时定秀才考格,五问全部合格为上第,四、三为中第,二为下第,仅一问合格为不及第。北朝之秀才亦对五策。南北朝时期,对策的"求言""陈政"的含义在实际上日益淡漠,人们的关注主要已不在于应试者的政见高下,而是其文辞的优劣了。策题与答策,一般都骈四俪六,典雅工巧。所以梁时沈约批评秀才对策已成"雕虫小技",与政治见解毫不相干。隋代设进士科(见科举制),亦采用对策之法。唐代进士考试有时务策五道以考察对策者的政见和文辞,制举诸科常常也要对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