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普通染色体(性染色体)
1)  autosome (sex chromosome)
普通染色体(性染色体)
2)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
1.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two molecular markers located on the sex chromosomes of the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棉铃虫性染色体两种分子标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
Studies of Karyotypes and Sex Chromosomes in Pseudotaxus chienii;
白豆杉的核型和性染色体的研究
3.
S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e infertility
性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分析
3)  Sex Chromosomes
性染色体
1.
Results Abnormal chromosome karyotype(ACK) was detected in 23 patients, sex chromosomes were involved in all these cases, the most were 47,XXY, 17 cases, which accounted for 29.
③结果 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人23 例,均涉及性染色体。
2.
From the cytogenetic perspective,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fish species have heteromorphic sex chromosomes.
几十年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鱼类性别决定几乎包括了动物的所有性染色体类型。
3.
Molecular evolution processes of sex chromosomes and sex determination provide a clue to tendency of sex-determining genes to appear on heterotypic sex chromosome.
文章综述了动物性别决定的遗传系统、性腺发生、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从分子进化的角度分析了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形成机制,提示性别决定基因在进化中总是趋向异配性染色体。
4)  Chromosome staining
染色体染色
5)  chromosome fragility
染色体脆性
6)  chromosome ploidy
染色体倍性
1.
Construction of two DH popul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romosome ploidy in burley tobacco;
白肋烟两个DH群体的构建与染色体倍性的鉴定
2.
Diversity of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from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o DNA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1)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e diversity;(2) growth status;(3)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4) chromosome ploidy variation;(5) isozyme genetic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DNAs.
就盾叶薯蓣的资源多样性主要特点作概要综述:(1)形态结构多样性;(2)生长状况;(3)生理生化特性;(4)染色体倍性变异;(5)同工酶水平与DNA水平遗传的多样性,并对盾叶薯蓣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3.
Nine lines of Trichosanthes Kiriloii Moxim from five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ain components in seeds, som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romosome ploidy, and the substance accumul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本实验以来自五个不同产地的9种栝楼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产地的栝楼其种子的主要成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部分生理指标及其染色体倍性与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栝楼的快速繁殖、组织培养以及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
补充资料:性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自1902年麦克朗在直翅目昆虫中首次发现了性染色体后,性别决定就和性染色体紧密联系起来。高等动物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某些动物的雌体和雄体的每个细胞里,都有一对性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随性别的不同而不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雄性个体细胞中有一对大小、形态、结构不同的性染色体(XY);雌体个体细胞中有一对形态、大小相似的性染色体(XX)。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同源部分,也有非同源部分,同源和非同源部分都含有基因,但因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很少,所以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但Y染色体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它有决定男性(雄性)的强烈作用。鸟类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不同,雄恶性循环 个体有两个相同的性染色体(ZZ),而雌性个体则有一对异形的性染色体,即ZW染色体。植物中也有性染色体,如石竹科的女娄菜具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是雄株,有两个X染色体的是雌株,且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性染色体是从常染色体进化来的。随着分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同源部分就逐渐缩小,或Y染色体逐渐缩短,最后消失。因此,可以说X染色体与Y染色体越原始,它们的同源部分就越多,非同源部分就越少。人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发生性染色体不分离,形成的一个生殖细胞中,有两个性染色体或没有性染色体,这样受精后产生的后代就由于性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造成人类中常见的性别畸形。如人类的克莱恩费尔特氏综合征,就是多了一条X染色体,而特纳氏综合征则是少了一条X染色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