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紫菀科植物
1)  knotweed [英]['nɔtwi:d]  [美]['nɑt,wid]
紫菀科植物
2)  asteraceous [英][,æstə'reiʃəs]  [美][,æstɚ'reʃəs]
紫菀科的
3)  yellowtop [英]['jeləutɔp]  [美]['jɛlo,tɑp]
紫莞科植物
4)  Aster tataricus
紫菀
1.
Studies on expectorant compounds in volatile oil from root and rhizome of Aster tataricus;
紫菀挥发油中祛痰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2.
Triterpenes and Steroids from Aster tataricus;
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3.
Studies on the Fingerprint and Quantitative Analyzes of Quercetin from Aster tataricus;
紫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定量分析
5)  Radix Asteris
紫菀
1.
Fingerprints of genuine Radix Asteris from Hebei Province;
河北道地药材紫菀的指纹图谱研究
2.
Toxicity of Radix Asteris,Flos Farfarae and their combination;
紫菀、款冬及其配伍的毒性及药效学研究
3.
Determination of Total Triterpenes from Radix Asteris by Spectrophotometry;
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菀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6)  Aster [英]['æstə(r)]  [美]['æstɚ]
紫菀
1.
Four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Aster souliei;
缘毛紫菀中的4个三萜皂苷
2.
Studies on Hydrophilic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ster souliei;
缘毛紫菀亲水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补充资料:紫菀
【通用名称】
紫菀
【其他名称】
紫菀 紫菀 拼音名:Ziwan 英文名:RADIX ASTERIS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281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 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 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鉴别】
(1) 本品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多萎缩或有时脱落,内含紫红色色素。下 皮细胞1 列,略切向延长,侧壁及内壁稍厚,有的含紫红色色素。皮层宽广,有细胞间 隙;分泌道4~6个,位于皮层内侧;内皮层明显。中柱小,木质部略呈多角形;韧皮部 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中央通常有髓。 根茎表皮有腺毛,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厚壁细胞。根及根茎薄壁细胞含菊糖,有的含 草酸钙簇晶。 (2) 取本品粉末2g,加水20ml,置60℃水浴上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放冷。取滤 液2ml ,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 分钟,产生持久性泡沫,10分钟内不消失。 (3) 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 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酮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有溶液,作为对 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 8.0%(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40目筛)约1g〔同时另取本品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 一法)〕,精密称定,精密加氯仿50ml,称定重量,40℃温浸1小时后,超声处理1小时,取 出,冷却,再称定重量,用氯仿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挥干, 残渣用氯仿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酮对照品适 量,精密称定,加氯仿溶解,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和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 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 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390nm,λR=650nm, 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菀酮(C30H50O)不得少于0.20%。
【炮制】
紫菀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蜜紫菀 取紫菀片,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与用量】
5~9g 。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