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路由向量表,路由矢量表
1)  RVT Routing Vector Table
路由向量表,路由矢量表
2)  large route table
大容量路由表
3)  path-vector routing
路径向量路由
1.
Another important routing protocol type is path-vector routing protocol, such as th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网络中另一大类路由协议是路径向量路由协议,如边界网关协议(BGP)。
4)  route table
路由表
1.
This algorithm limited route between the same level nodes,reduced wireless inessential data exchange of the network and the route table divide into up and down routes tables,so that mitigated the request for the computation ability of especial equipments.
由于该算法限制同层节点之间的路由,所以减少了无线自组网与当前应用无关的信息交换量;同时将通常的路由表区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路由表,减少了路由运算所需的代码空间和时间,适应了特定的嵌入式系统对计算能力的限制。
2.
A relay topology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seismic acquisition system,and the key point of network protocol based on this architecture was also given,in which the generation of route table and dynamic IP address assign we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针对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接力式的网络拓扑结构,给出了基于该拓扑结构的网络协议设计要点,并着重讨论了其中IP的动态分配和路由表的建立方法。
3.
A relay topology is given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seismic acquisition system, and the key point of network protocol based on this architecture is given, in which the generation of route table and dynamic IP 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ology a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以解决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采集中的数据传输瓶颈,并针对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接力式的网络拓扑结构,给出了基于该拓扑结构的网络协议设计要点,着重讨论了其中IP的动态分配和路由表的建立方法。
5)  routing lookup
路由查表
1.
However traditional line card routing lookup and forwarding routing lookup mechanism will consume immense system resource and don t satisfy high speed routing lookup.
本文通过比较IPv4和IPv6线卡查表和转发查表,指出了传统查表机制在路由器支持IPv6的情况下的弊端,提出了一种路由查表机制的设计思想,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其结果表明:该系统既节省系统资源,又提高了系统速度。
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y of routing lookup and presents a survey of various kinds of lookup algorithms and compare s them in details.
查找路由表以给出下一跳地址是路由器中分组转发的核心步骤,因此快速的路由查表算法是实现高速分组转发的关键。
6)  routing table
路由表
1.
Research on routing table structure and lookup algorithm;
对路由表结构和查找算法的研究
2.
Self-organ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routing table in grid workflow;
基于路由表的网格工作流自组织策略
补充资料:大 气 科 学 大 事 年 表

           大 气 科 学 大 事 年 表

公元前30世纪  ·巴比伦文明兴盛时期的粘土片上有天
                 气谚语的记载公元前14世纪  ·中国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求雨的
                 卜辞和风、云、雨等天气现象的记
                 载公元前1217年  ·中国甲骨文有连续10天的气象记录公元前5世纪~ ·中国《夏小正》介绍各月物候
前4世纪公元前5世纪~ ·中国《黄帝内经·素问》有气象与疾
前3世纪         病关系的内容,并述及云、雨的生
                 成公元前4世纪   ·中国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
               《天文气象杂占》上有云、晕等图
                 谱约公元前34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撰《气象汇论》,
年             系统综合了古希腊的气象知识公元前3世纪   ·中国《睡虎山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
                 ·田律》记有向朝廷呈报雨泽的规
               定公元前2世纪   ·中国《淮南子·天文训》载有二十四
                 节气的全部名称
             ·中国已有、相风乌等风向器
             ·中国《逸周书·时训解》载有七十二
                 候公元1世纪     ·中国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指出
                 雷电的季节性特征公元10世纪    ·阿拉伯海桑著《光象理论》一书,解
                 释了曙暮光,并推算大气最大高度公元1597年    ·意大利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表公元1643年    ·意大利E.托里拆利发明气压表公元1653年    ·意大利斐迪南二世组建了包括10个测
                 站的欧洲气象观测网公元1667年    ·英国R.胡克制成压板式风速器公元1686年    ·英国E.哈雷发现信风和季风公元1735年    ·英国G.哈得来解释了北半球的东北信
                 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并创立了
                 经圈环流理论公元1752年    ·美国B.富兰克林用风筝探明雷击的本
                 质就是电公元1755年    ·瑞士L.欧拉提出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
                 组公元1780年    ·德国J.J.哈默尔在曼海姆创立巴拉丁
                 气象学会,三年后出版《巴拉丁气
                 象学会杂志》公元1783年    ·法国J.A.C.查理制成携带自记温度计
                 和自记气压计的氢气球升空测定高
                 空温度和气压
             ·瑞士H.B.de索絮尔发明毛发湿度计公元1803年    ·英国L.霍华德依据云的外观对云进行
                 了分类公元1804年    ·法国J.L.盖吕萨克和J.B.毕奥乘气球
                 升至7300米高空,观测高空气温、
                 地磁和大气成分等公元1805年    ·法国 P.-S.拉普拉斯导出气压测高公
               式
             ·英国F.蒲福制订出蒲福风力等级公元1809年    ·英国J.沃利斯和T.福雷斯特首创测风
                 气球观测高空风公元1810年    ·法国J.福丁发明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公元1817年    ·德国 A.von洪堡绘制世界年平均气温
                 分布图,首先绘出等温线公元1820年    ·德国H.W.布兰德斯绘制了世界上第一
                 张天气图公元1825年    ·英国J.F.赫歇耳发明黑球日射表
             ·德国E.F.奥古斯特发明干湿表公元1835年    ·法国G.G.科里奥利提了出地转偏向力
                 (称科里奥利力)公元1840年    ·瑞典J.L.R.阿加西提出地球气候史上
                 曾出现过冰期气候公元1846年    ·英国J.T.R.鲁宾孙发明转杯型风速表公元1851年    ·英国J.格莱舍首先利用电报传送的气
                 象观测资料绘制地面天气图公元1856年    ·美国W.费雷尔将科里奥利力引入大气
                 运动的研究中,并提出中纬度的逆
                 环流(称费雷尔环流)公元1857年    ·荷兰C.H.D.白贝罗指出风与气压关系
                 的经验规律(称白贝罗定律)公元1863年    ·英国R.菲茨罗伊提出极地气流和赤道
                 气流的气旋模式公元1871年    ·英国J.W.S.瑞利提出散射理论并说明
                 了天空呈蓝色的原因公元1873年    ·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气象
               会议,1878年正式宣告国际气象组
               织(IMO)成立公元1878年    ·英国C.利提出局地飑线(冷锋)气旋
               模式公元1882~    ·第一次国际极年
1883年公元1883年    ·法国L.泰斯朗·德·博尔提出大气活
                 动中心概念公元1887年    ·瑞典H.希尔德布兰松等编制成《国际
               云图》公元1888年    ·德国 H.von亥姆霍兹提出流体切变动
                 力不稳定概念公元1892年    ·德国P.莱纳德发现大水滴被气流吹裂
                 时,大残块带正电,小碎沫带负电
             ·英国W.H.达因制成达因风速计公元1895年    ·英国O.雷诺提出湍流运动方程组(雷
               诺方程组)和湍流粘性力(雷诺应
               力)的概念公元1897年    ·挪威V.皮耶克尼斯提出环流理论公元1900年    ·德国W.柯本根据气候同植物的关系,
                 对世界气候进行了分类公元1901年    ·L.泰斯朗·德·博尔发现平流层公元1904年    ·V.皮耶克尼斯建立大气运动方程组公元1905年    ·瑞典V.W.埃克曼提出埃克曼螺线公元1906年    ·英国N.肖和R.G.K.伦普弗特提出温带
                 气旋中地面气流切变和降水分布的
                 模式
             ·奥地利M.马古列斯提出位能转换为动
                 能的能量转换原理,并导出锋面坡
                 度公式公元1911年    ·德国A.L.韦格纳提出过冷水滴与冰晶
                 共存时,冰晶消耗,过冷水滴增长公元1912年    ·中国在北京设立中央观象台开始气象
               观测公元1913年    ·国际气象组织成立农业气象学委员会
               (CAgM)公元1916年    ·中国中央观象台发布北京地区天气预
               报公元1918年    ·美国A.D.霍普金斯提出北美温带地区
                 有关物候现象随空间分布的生物物
                 候律公元1919年    ·美国A.E.道格拉斯论证了树木年轮宽
                 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成立,其中的专门协会之
                 一: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
                  (IAMAP)成立
             ·国际气象组织首次召开有关航空气象
               会议公元1920年    ·V.皮耶克尼斯和J.皮耶克尼斯提出概
前后            括温带气旋生命史的极锋学说,包
                 括冷锋、暖锋、锢囚锋、静止锋及
               其云雨分布的模式公元1920年    ·德国F.鲍尔提出大型天气概念并进行
                 长期天气预报公元1921年    ·法国C.法布里等发现大气臭氧层公元1922年    ·英国L.F.理查孙用差分法求解大气运
                 动方程进行数值天气预报尝试公元1924年    ·中国气象学会成立,次年创办《中国
                 气象学会会刊》公元1928年    ·苏联Π.Α.莫尔恰诺夫发明无线电探
                 空仪
             ·瑞典T.H.P.伯杰龙创气团学说
             ·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成立公元1929年    ·中国竺可桢提出中国的气候区划公元1931年    ·英国G.M.B.多布森研制成测量紫外辐
                 射的分光光度计公元1932~    ·第二次国际极年
1933年公元1934年    ·中国组织物候观测网公元1934~    ·中国李宪之提出北半球冷空气活动对
1936年         南半球天气的影响和南半球冷空气
               活动对北半球天气的影响问题公元1936年    ·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施放
               携带自记仪器的探空气球
             ·美籍瑞典人 C.-G.罗斯比提出气压场
               和风场的相互适应问题公元1937年    ·美籍挪威人J.皮耶克尼斯和芬兰E.H.
                 帕尔门用探空记录阐明气旋波的结
               构公元1938年    ·中国涂长望研究中国的气团并提出新
               的分类法公元1939年    ·C.-G.罗斯比提出长波理论公元1941年    ·英国用雷达测到雷阵雨回波公元1942年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中央气象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H.埃特尔提出位势
                 涡度守恒定律公元1945年    ·美国H.里尔总结出东风波模型公元1946年    ·中国赵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性的概
               念
             ·美国I.朗缪尔、V.J.谢弗和B.冯内古
                 特进行了人工降水试验
             ·美国开始用火箭探测高空气象要素公元1947年    ·美国J.G.查尼提出行星波斜压大气不
                 稳定性理论公元1948年    ·I.朗缪尔提出了积状暖云降水机制
             ·英国H.L.彭曼提出蒸发计算公式
             ·美籍华人郭晓岚提出正压大气不稳定
               判据公元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
               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1953年
               转建为中央气象局,1982年改名为
               国家气象局公元1950年    ·J.G.查尼、挪威R.菲约托夫特和美籍
                 匈牙利人 J.von诺伊曼首次成功地
                 作出数值天气预报,为开展数值天
                 气预报业务作出了贡献公元20世纪    ·中国开始建立大规模的气象观测网
50年代      ·中国叶笃正、顾震潮等开始从热力和
        动力的角度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
        流的作用公元1951年    ·E.H.帕尔门指出了长波的结构和变化
                 及其与极锋和气旋波的关系
             ·世界气象组织 (WMO)正式成立,成为
               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原国际气
               象组织解散
             ·美国D.富尔茨进行转盘模型实验公元1955年    ·C.-G.罗斯比开创大气化学研究公元1956年    ·美国N.A.菲利普斯进行大气环流的数
                 值试验
             ·国际生物气象学会成立公元1957~    ·国际地球物理年
1958年公元1958年    ·中国在吉林开始人工降雨试验公元1960年    ·美国泰罗斯1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每年的 3月23日为
                 “世界气象日”
             ·美国使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大气公元1961年    ·中国曾庆存提出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
               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
             ·苏联发射金星号行星探测器探测金星
               大气公元1962年    ·中国巢纪平建立中小尺度系统的动力
               学方程组
             ·意大利G.菲奥科等研制了探测大气的
                 激光雷达
             ·顾震潮提出暖云降水起伏理论公元1963年    ·美国E.N.洛伦茨发表《确定性的非周
                 期流》一文,用确定的方程计算模
               拟出非周期现象公元1964~    ·国际太阳宁静年
1965年公元1965年    ·中国开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
               (ICSU)共同组织全球大气研究计划
                 (GARP)公元1968年    ·世界气象组织开始组建世界天气监视
                 网(WWW)公元1968~    ·国际太阳活动年
1970年公元1969年    ·实施大西洋信风试验
             ·澳大利亚、美国用声雷达探测低层大
               气
             ·J.皮耶克尼斯明确指出沃克环流公元20世纪    ·中国建立天气雷达网
70年代公元1972年    ·竺可桢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
               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公元1974年    ·实施大西洋热带试验公元1977年    ·中国谢义炳提出湿斜压大气概念和理
               论公元1978~    ·实施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试
1979年        验(FGGE)公元1979年    ·中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实施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开始发布中期
               数值预报公元1980年    ·世界气候计划(WCP)开始实施公元1982年    ·《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出版公元1985年    ·中国在南极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
               站
                 王鹏飞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