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肯尼迪,J.F.
1)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1917~1963)
肯尼迪,J.F.
2)  Kennedy [英]['kenidi]  [美]['kɛnədɪ]
肯尼迪
1.
Peaceful Evolution Policy of Kennedy Government to China and the Chinese Response: Centering on Human Rights Diplomacy;
肯尼迪政府对华和平演变政策及中国的反应——以人权外交为中心
2.
O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Deficit Adjustment Policy of Kennedy Administration;
肯尼迪政府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的政策
3.
Clairvoyance of the Essence of Bush s "Democratization" in Mid-east by Kennedy s "Modernization";
从肯尼迪“现代化”透视布什中东“民主化”的本质
3)  John F. Kennedy
肯尼迪
1.
A Critique of Two Versions of John F. Kennedy s Inaugural Addres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比较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两种中译文
4)  Cape Kennedy
肯尼迪角
5)  Kennedy Administration
肯尼迪政府
1.
A Brief Study on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 s Covert Action against Cuba;
简论肯尼迪政府对古巴的隐蔽行动计划
2.
On the Reasons for Kennedy Administration Approving England Entering into EEC;
肯尼迪政府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原因探析
3.
Review of the Kennedy Administration’s Economic Assistance for Africa;
肯尼迪政府对非洲的经济援助评析
6)  Kennedy government
肯尼迪政府
补充资料:肯尼迪,J.F.
      美国第35任总统(1961~1963)。1917年 5月29日生于波士顿城郊的布鲁克莱恩,其父为美国著名富豪J. P.肯尼迪。194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41年 9月加入美国海军,曾获中尉军衔,亦荣获紫心勋章。
  
  早期政治活动  1946、1948、1950年,肯尼迪以民主党人身份连续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国会众议员。在此期间,他的政治立场属温和自由派,有保留地支持杜鲁门政府的国内外政策。1952年,他击败著名共和党参议员H.C.洛奇,进入美国参议院。1953~1960年任参议员期间,对J.R.麦卡锡参议员采取中立立场。1953年 9月12日与J.L.布维尔结婚。1956年,竞选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失败。1960年又竞选总统,并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在接受提名演说中,他宣称"我们今天正站在新边疆的边缘"。从此,"新边疆"就成为肯尼迪竞选和执政的纲领性口号。在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R.M.尼克松展开的竞选活动中,他强调美国面临新的挑战,许诺进行新的社会经济改革。他以微弱多数战胜尼克松,成为美国最年轻的、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总统。
  
  总统任期  1961年 4月,肯尼迪批准执行流亡在美国的古巴旅入侵古巴的计划,制造吉隆滩事件(即猪湾事件,见吉隆滩战役),结果遭到惨败,受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为避免冲突升级,他未派兵增援。在两个月以后的柏林危机和1962年10月的加勒比危机中,他采取较强硬措施,迫使Н.С.赫鲁晓夫退却。
  
  猪湾事件后,肯尼迪意识到争取第三世界的重要性。他同古巴以外的拉美国家建立了争取进步联盟;承认老挝中立;建立了"和平队",派遣志愿人员到第三世界国家服务;他实行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利用美国剩余粮食为美国政治服务。但另一方面,他又向南越增加军事援助和顾问,使美国日益深入地卷入印度支那战争,而且继续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由于西欧、日本的复兴,西欧的联合趋势和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肯尼迪试图调整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弥合50年代以来的某些分歧,但成?秃苄 ?
  
  在国内新边疆计划方面,肯尼迪屡遭国会阻挠。为促进经济发展,他在1962年采纳了美国凯恩斯主义新经济学派的赤字减税主张。1963年初他向国会提出的 100亿美元减税法案,在他任期内一直未被国会通过。他关于税制改革、资助教育、老年医疗照顾、设立城市事务部等法案,也都在国会受挫。不过,在1962年 3月反通货膨胀活动中,他以行政、司法等手段压服美国钢铁公司等6家大钢铁企业放弃了擅自提价的决定。
  
  1963年上半年,在美国民权运动的压力下,他放弃了一贯坚持的温和立场,于 6月11日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称美国正面临一场"道义危机",不能用警察镇压行动去解决,也不能用象征性言行去平息。同月19日,他向国会提出一项民权法案。虽然此法案到L.B.约翰逊时期才正式成为法律,但使许多人称他的任期为第二次重建时期。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遇刺身亡。11月25日肯尼迪遗体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他著有《英雄传略》(一译《勇敢者的画像》)等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