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肯尼亚历史
1)  history of Kenya
肯尼亚历史
2)  history of Romania
罗马尼亚历史
3)  history of Mauritania
毛里塔尼亚历史
4)  history of Nigeria
尼日利亚历史
5)  history of Tanzania
坦桑尼亚历史
6)  Kenya [英]['kenjə]  [美]['kɛnjə]
肯尼亚
1.
Tea (Camellia sinensis): comparison of the crop in Kenya and China;
肯尼亚与中国茶业比较(英文)
2.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s of the Genus Mesophleps Hubner(Lepidoptera: Gelechiidae) from Kenya and China;
中国和肯尼亚荚麦蛾属的新种和新纪录(鳞翅目:麦蛾科)
补充资料:肯尼亚历史
      肯尼亚共和国系由境内的非洲第二高山肯尼亚山得名。位于非洲东部,东南濒印度洋,东同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邻。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人口1954万(1984),居民有吉库尤人、卢希亚人、卢奥人、坎巴人、基西人、梅鲁人和卡伦金人等。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斯瓦希里语。首都内罗毕。(见彩图)
  
  早期历史  早在 290万年前,肯尼亚境内的图尔卡纳湖畔就有"能人"活动。在内罗毕南部的奥洛尔基萨伊列还发现了依靠狩猎为生的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大约公元前2000年,含米特人开始在肯尼亚北部放牧。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批班图语系的非洲人迁徙到肯尼亚的中部和南部,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吉库尤人和坎巴人。他们已经懂得制造铁制工具和武器,除狩猎外,也种植一些谷类。
  
  肯尼亚沿海地区的历史最早见于阿拉伯商船的航海日志。7世纪末,阿拉伯人苏莱曼和赛义德领导反对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起义,失败后逃亡僧祇巴尔,定居在拉木群岛。975年哈桑·本·阿里乘船从波斯南部出发,来到东非海岸,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马林迪、拉穆以及坦桑尼亚沿海共7个地方设立居民点形成僧祗城邦。
  
  中世纪中国航海家和商人曾经到达过肯尼亚沿岸。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到过马林迪。1415年马林迪还派遣使者到中国。当时肯尼亚沿海地区已有中国瓷器。
  
  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来到肯尼亚。1502年起,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活动,不断遭到当地人民的反对。蒙巴萨一度被称为"战争之岛",被殖民者放火烧毁。1698年,蒙巴萨人民在阿曼国王支持下,赶走了葡萄牙人。
  
  19世纪,肯尼亚内地还没有出现国家组织,尚处在原始公社阶段,但在吉库尤人中,土地私有制的现象已经产生,原来归父权制大家庭-"姆巴里"共有的土地,已有一部分变为个人所有,并出现了初步的租地形式。
  
  英国殖民者的入侵  1886年英、德在伦敦签订了瓜分东非的条约。肯尼亚的一部分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1890年英德两国又签订了黑尔戈兰条约。自此,肯尼亚全境成了英国的殖民地。1895年英国正式宣布肯尼亚为英属东非保护地,由英国外交部派专员管理。
  
  英国殖民当局向肯尼亚大批移民,并制定法律掠夺非洲人的土地。1902年颁布了《皇家土地法令》。到1914年本地非洲人已经丧失了约 180万公顷的土地。失去土地的非洲农民被驱赶到专门划定的保留地,或流落到城镇和白人农场出卖劳动力,殖民当局还实行一系列种族歧视政策。1920年英国将东非保护地改为肯尼亚直辖殖民地,设总督为最高行政长官。
  
  民族独立运动  20世纪20年代后,肯尼亚人民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反殖民者的斗争。1921年肯尼亚人民在哈里·图库领导下,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青年吉库尤协会在内罗毕郊区成立。1922年 3月,为反对殖民当局逮捕协会主席哈里·图库,爆发了肯尼亚历史上第一次反殖民当局的政治示威,但遭到镇压。20年代中期,另一个政治组织吉库尤中央协会成立。它要求停止没收土地,给非洲人政治权利,非洲人参加立法会议,欧洲与非洲职员待遇、权利平等。1929年初,该组织委派J.肯雅塔赴伦敦递交请愿书,要求释放哈里·图库并解决土地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肯尼亚作为英属殖民地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物资。战争捐款达38.6万多英镑。战后,肯尼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走向高潮,1944年成立的肯尼亚非洲人协会,1946年改名为肯尼亚非洲人联盟,这是一个以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联合各阶层人民的反帝政治组织。1952年,它的成员已超过10万人,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个基层组织。这一时期,工人运动也有发展。1947年蒙巴萨、基苏木等地举行了大罢工。1952年,肯尼亚人民开始以武装斗争来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见茅茅运动)。1960年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相继成立。
  
  1962年 2月14日~4月6日,肯尼亚宪法会议在伦敦召开。之后在肯尼亚举行了大选,成立了一个由非洲人担任多数部长的联合政府。1963年 5月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在中央和地方立法机构的选举中获胜。1963年 6月1日,肯尼亚获内部自治。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正式宣告独立,仍留在英联邦内。1964年肯尼亚成为共和国。
  
  独立后的肯尼亚  肯尼亚独立后,注意发展民族经济。颁布了肯尼亚发展经济的纲领《非洲社会主义及其在肯尼亚规划中的实施》。肯尼亚政府重视土地问题,以赎买的办法逐步收回了白人占有的土地,然后出售给农民。重视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仍大量吸收和保护外资及外国技术、管理人员。目前,英国的垄断财团在肯尼亚仍有一定影响。
  
  1966年,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内部发生分裂,反对派成立了新的政党-肯尼亚人民联盟。该党主张把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减少对外国的经济依赖等等。1969年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总书记T.J.姆博亚被害。1978年肯尼亚首任总统J.肯雅塔去世,由D.A.莫伊出任总统。1982年6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草案,实行一党制。1982年8月粉碎一起由空军部分人员发动的政变。1983年 9月提前一年举行大选,莫伊连任总统。肯尼亚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支持非洲统一组织,支持非殖民化。1963年12月14日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