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业生产互助组
1)  agricultural producers' mutual aid team
农业生产互助组
2)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utual aid and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
3)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on
农业生产互助
4)  farming organization
农业生产组织
1.
According to the ways that farmers associate with each other in agriculture,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farming organization structure: market type,hierarchical type and mixed type.
按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结合方式不同,可以将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市场型、层级型以及市场与层级力量相互作用的混合型组织结构。
2.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issue of the present farming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China.
本论文是关于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结构问题的研究,农业发展背景的深刻变化、竞争与合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有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以及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变迁中系统研究的缺乏是该论题提出的现实理由。
5)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农业生产
1.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cay in Shanxi in Qing dynasty;
清代陕西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农业生产的衰变
2.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control strategies;
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3.
Survey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livelyhood in Baiyin City;
白银市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情况调查
6)  Agriculture [英]['æɡrɪkʌltʃə(r)]  [美]['ægrɪ'kʌltʃɚ]
农业生产
1.
On the Active Effect of the Conscr ipting System on the 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e;
论募兵制度对北宋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兼谈“荒年募兵”
2.
The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Agriculture in Huangfan Plain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乾隆时期黄泛平原农业生产稳定性研究
3.
Chinese agriculture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world.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生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资料:农业生产互助组
      中国劳动农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劳动互助组织。亦称农业劳动互助组,简称互助组。一般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组成,组员的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仍为私有,各自独立经营;组员之间在劳动力、畜力、农具等方面实行的换工互助,已经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农业生产互助组有两种形式:①临时互助组。由几户农民在农忙季节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农忙过后,即行解散。②常年互助组。是农业生产互助组的高级形式,其规模比临时互助组大一些,一般七八户或十几户,组员之间除全年在主要农事活动上进行换工互助外,还在工副业和小型水利方面进行互助合作,组内有简单的生产计划和初步的分工分业,有的还有小量的公共财产,比临时互助组有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农业生产互助组与个体农户相比,在生产技术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上劳力、畜力和农具不足的困难,协作产生了新的生产力,农产品产量一般高于个体农户;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租土地、雇工剥削等现象的发展。但是,它没有改变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土地私有制,依然是狭小的分散经营,因此,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阻止农民两极分化方面有其局限性。
  
  农业劳动互助组织,在中国有较长的历史。本来是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的一种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已经开始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支持,农业劳动互助组织有了更快的发展。1950年有272万个互助组,到1954年最高达到 993万个。互助组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7年互助组全部转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