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
1)  sweeping up the imperialistic economic influences from China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
2)  economic imperialism
经济学帝国主义
1.
Some of the factors,such as growth theory,economic imperialism,science policy and the issues on scientific rationality,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conomic turn.
科学的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增长理论的诞生、经济学帝国主义、科学政策的演变与争论和当代科学哲学面临挑战及困难等因素促成了这一转向。
2.
Since 1990s, economic imperialism has won the favor of the review committee of Nobel Prize.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青睐经济学帝国主义。
3.
On this background, economists, aiming at more academic success, lead the framework of maximization of utility into non-economic field, which results in economic imperialism.
以此为背景,追求事业成功的经济学家将理性选择框架推向非经济领域,形成经济学帝国主义。
3)  imperialism of economics
经济学帝国主义
1.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erialism of economics, economics of law is a discipline using the economics methods and theorie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process, effects, efficienc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w and its institution.
法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 ,它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 ;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
2.
Such economics path is established on the imperialism of economics in compliance with natural science.
这种经济学进路的背后,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意义上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思维。
3.
Although "imperialism of economics" has som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its rational inner core should be admitted and confirmed on the whole.
"经济学帝国主义"作为经济学扩展自己研究领域这种现象的特定称谓,通过"侵入"其他社会科学的边界,在援助和丰富经济学自身的同时,也在援助和丰富邻近的社会科学。
4)  imperialist forces
帝国主义势力
1.
In this year,year of Wangkang,civil and militay governors of the south and the east and the imperialist forces have more or less connections with the mutal safeguarding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east,and under those political forces’s infl.
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  imperialist sphere of influence in China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6)  imperialism [英][ɪm'pɪəriəlɪzəm]  [美][ɪm'pɪrɪə'lɪzəm]
帝国主义
1.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Debates over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in the Intellectual Circle in the 1930s;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20世纪30年代知识界关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论争
2.
The fundamental contents and background of the "Neo-imperialism theory";
“新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背景
补充资料: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消外国在华经济特权和处理凭借特权剥削中国人民的外国资本的过程。1949年3 月毛泽东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提出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各大城市解放后,立即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政治经济特权,收回长期由帝国主义管理的海关,实行统制对外贸易和关税完全自主,收回外国凭借不平等条约侵占的农田、兵营和练兵场、跑马场等。同时,宣布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外资企业在中国还有1000余家。其中除外侨经营的小工商业外,主要属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垄断资本所有。至于原来占外国在华投资最大比重的日本财产,连同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在华财产,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已由当时的中国政府接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采取与外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方针,以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政策,美国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1950年7月,美国停止对中国贸易,并对中国实行禁运。随后,美军侵占台湾,轰炸辽宁省,在上海炮击中国商船。12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国辖区内的公私财产。12月29日,中国政府下令管制并清查美国政府和企业在中国的一切财产。于是,美国在华的企业和其他投资陆续被中国政府接管。
  
  英国较早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1951年5月,英国在联合国大会赞同美国的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6月宣布把运华货物置于特许管制之下。1952年4月,香港英国当局下令征用泊港修理的中国"永灏"油轮,7月又发生劫夺中国航空公司在香港的70架飞机和其他财产,以及数次劫夺中国海上渔轮等事件。因此,1952年 4月起,中国政府陆续征用了英国石油公司在中国的设备、码头和上海英商办的公用事业。
  
  外国在华企业原是凭借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经营的,特权取消以后,它们就陷入困境。有些企业,包括矿业和房地产业,申请由中国政府代管。更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洋行、银行和工厂,则把它们在华残存的财产转让给一些中国公司,双方订立合同,由后者负责它们在中国的债务。
  
  到1953年,除外侨经营的小商业外,外国在华企业基本上都转入中国人民手中。其中工矿、运输和公用等企业,经过改组,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断更新了技术设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