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资本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1)  export of capital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资本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2)  zaibatzu of Japan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财阀
3)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Influence of World War II on high medical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US;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2.
On the Influence of World War II on the Layout of the World;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3.
World War II and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in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1945年英国大选
4)  World War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The evolvement of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ies after World War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2.
On Economic Factors of Japan’s Defeat in World War Ⅱ;
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因素
3.
The British wartime propaganda to America was an important affair of the Anglo-American relationship in World War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对美国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舆论和对外政策,客观上对美国的参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5)  the Second World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The Second World War changed the politics visage of Europe.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的政治面貌,传统的欧洲强国遭到削弱,德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
2.
The return of cultural properties looted or transferred illegall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has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掠夺或者被非法转移文物的返还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
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the "coordinates" of war and peace in historical movement.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一个坐标,战后和平的方方面面无不关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照”。
6)  Second World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In later stage of second world war,America,England and China wage struggles about Hong Kong s position.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美国、英国和中国围绕香港的战后地位问题展开激烈斗争。
2.
During Second World War, Japanese Invading Army separated and interned foreign residents from 21 countries, mainly from American, England, Canad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who lived mainly in North China, in the areas occupied by the Japanes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曾将中国沦陷区,主要是华北地区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1个国家的在华侨民强行隔离关押,并选定位于山东潍县的乐道院作为关押侨民的集中营。
3.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May,1940 to April,1945,the U.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英国和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战略轰炸。
补充资料:资本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货币资本或生产资本的形态输出到国外的资本。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已开始资本输出,但规模和作用还不大。在垄断统治形成以后,资本输出具有了与过去不同的规模和意义,成了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概况  在西方国家中,最早输出资本的是英国。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到1850年约达2亿英镑,1870年增为14亿英镑,20年间增长了 6倍。英国是当时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为了加强对殖民地附属国的剥削和掠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出急剧增长。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各国资本输出总额增长了 2倍多,仅英、法、德3个国家就多达440~480亿美元。其中英国仍居首位,输出资本180~240亿美元,约相当于法国和德国资本输出的总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出增长比较缓慢。1938年,资本输出总额为 530亿美元,仅比1914年增长了大约15%,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当时输出资本最多的英国,在大战中损失了大量国外投资,战后虽然重新加快了资本输出的速度,但直到1929年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法国在大战中也损失了约一半国外投资,直到1929年国外投资也仍低于战前约40%。德国的国外投资损失更多,只有战前的 1/7。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及其以后的特种经济萧条,也对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出起了不利的影响。
  
  到1938年,在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出中占据首位的仍然是英国,为 230亿美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体相当,在各国资本输出总额中占43.4%。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是债务国,输出的资本很少。1914年,外国在美国的投资为67亿美元,而美国在国外的投资只有35亿美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内,资本输出迅速增长,不但变成了债权国,而其资本输出总额已跃居第二位。1938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为 120亿美元,占西方国家资本输出总额的22.6%。过去在资本输出中居第二、三位的法国和德国已远远落在美国的后面,输出的资本只分别为40亿美元和10亿美元,仅及美国的 1/3和1/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也开始资本输出,但数量还比较少,1938年时只有几亿美元。
  
  各国资本输出的特点  英国资本输出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主要形式是对外直接投资,资本输出中对殖民地的投资占一半以上。法国的对外投资主要是在欧洲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多是输往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的俄国,多数采取借贷资本的形式,即购买外国政府和公司的债券或提供贷款,坐收高利。德国的资本输出也以欧洲为主,约占输出总额的51%。美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向是墨西哥和加拿大,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了这两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1912~1913年,墨西哥采矿业的78%、冶金业的72%、石油开采业的58%,都被控制在美国垄断资本的手中。
  
  西方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在国外攫取了巨额利润,由此变成了食利国。早在20世纪初,英国从资本输出中所获得的利润每年高达近 1亿英镑,超过其对外贸易收入的 4倍。它们还通过资本输出来带动商品输出,扩大海外市场。
  
  经济影响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和输入国都有很大的经济影响。大量的过剩资本涌向经济落后的殖民地附属国,加速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但是,这些国家也因之而被纳入垄断资本的剥削体系,其经济命脉被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经济发展日益畸形片面,往往只生产一种或几种垄断资本所需要的原料或材料,成了它们的原料供应地。资本输出带动的商品输出,也使这些国家进一步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扩大了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西方国家输出资本也给自身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它一方面给垄断资本带来了巨额利润,开辟了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但另一方面,大量资本流往国外,减少了国内的投资,加深了这些国家的寄生性,使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实际的可能性。各国资本输出的不平衡,既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使它们在世界范围的争夺更加剧烈。
  
  

参考书目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