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叶芝,W.B.
1)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叶芝,W.B.
2)  W.B. Yeats
W.B.叶芝
1.
An Analysis of Archetypes in W.B. Yeats Late Poems;
W.B.叶芝后期诗歌中的神话原型
3)  yeats [英][jeits]  [美][jets]
叶芝
1.
Symbol: Intervention or Escaption——Porbe into the Poetics of Yeats s Symbolic Poetry;
象征:介入还是逃逸——叶芝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初探
2.
On Studying a Poet s Mind: A Review of The Phoenix Nest upon the Tree of Life: W. B. Yeats s Aesthetics of Symbols in Poetry;
论诗人思想研究兼评蒲度戎的《生命树上凤凰巢——叶芝诗歌象征美学研究》
3.
Yeats Idea on Drama: Decolonized Poetics;
叶芝的戏剧理念:去殖民化的诗学
4)  W.B.Yeats
叶芝
1.
Preparatory Searches on Epic Feature of W.B.Yeats Early Poetry;
叶芝早期诗歌的史诗性面貌初探
2.
Lyricism in Poetical Creation of W.B.Yeats;
论叶芝诗歌创作中的抒情性
5)  sesame leaves
芝麻叶
1.
Optimum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flavonoids in sesame leaves;
芝麻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2.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crude flavonoids from sesame leaves were determined.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芝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3.
The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of flavonoids from sesame leaves by means of absorbent resin chromatography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本文探讨了用树脂吸附法对芝麻叶总黄酮进行纯化的工艺。
6)  Yeats's poems
叶芝诗歌
补充资料:叶芝,W.B.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1865年 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但叶芝一向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先后写过26部剧本。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
  
  19世纪90年代以后,爱尔兰开展了要求民族自治的运动,叶芝热列支持。到19世纪末,他领导了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并和格雷戈里夫人共同创建爱尔兰民族戏剧。他们反对庸俗社会喜剧,提倡把"爱尔兰的深刻思想和感情搬上舞台",表现爱尔兰古老的理想主义。1899年,爱尔兰民族文学剧院在都柏林成立,1902年改建为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叶芝任会长,1904年,改建为阿贝剧院,对现代爱尔兰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芝的戏剧取材于爱尔兰古老传说中"优美崇高的事物",力求用诗的语言表现英雄人物和英雄行为。早期诗剧《心愿之乡》(1894)写一个少妇为一个小妖精所迷惑,离家出走,去到无忧无虑、长生不老的仙境。另一早期诗剧《凯瑟琳伯爵夫人》(1899)写伯爵夫人为了救济穷人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赢得了穷人的爱戴。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叶芝不断地进行实验。他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根据爱尔兰神话传说,写成了《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和寓言剧《沙漏》(1903)。叶芝后来对剧本的散文诗形式感到不满,于1914年改写成诗剧,使《沙漏》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剧《在贝勒海滩上》(1904)是根据爱尔兰的英雄传奇创作的《库楚兰四部曲》组剧中的第一部。库楚兰是一位武士和英雄,他没有子嗣,被迫同意在老国王死后接受老国王的儿子们的统治。这时有一个年青人率领一支军队越海入侵,库楚兰在战斗中杀死年青人,事后发现死者是他和一位苏格兰女王的私生子,他便投海自尽。库楚兰是这部四部组剧的中心人物,其余三部为《绿盔》(1910)、《埃梅尔惟一的嫉情》(1919)和《库楚兰之死》(1939)。《海滩上》是叶芝最优秀的剧本之一。
  
  1913年叶芝担任美国诗人E.庞德的秘书,在他的影响下对日本古典剧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写了剧本《鹰泉》(1916)。叶芝把语言、面具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戏剧,其中音乐和姿势是象征性的。以后他又连续写了一系列舞蹈诗剧,其中包括《耶稣受难》(1920)、《耶稣复活》(1921)、《三月的满月》(1935)等。
  
  叶芝最后的剧本《炼狱》(1939)放弃了合唱、舞蹈和日本古典剧的程式。舞台布景仅有枯树一棵和破屋一幢,象征着一个"老人"痛苦的内心世界。诗人艾略特赞扬这出戏是"对一个老人的感情所作的精湛的剖析"。
  
  叶芝的戏剧并不十分成功,但他对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和阿贝戏院的贡献是影响深远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