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邓南遮,G.
1)  Gabriele D'Annunzio (1863~1938)
邓南遮,G.
2)  Deng Nan-zhe
邓南遮
1.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Italian writer Deng Nan-zhe s The Dead City and Bai Wei s Fang Wen in that both play.
《访雯》与意大利文学家加百列·邓南遮的《死城》有着众多相似之处。
3)  Dengxian to Nanzhang
邓县-南漳
4)  Dengzhou in Nanyang
邓州南阳
5)  Deng Xiaoping's talk during inspecting the south
邓小平南巡讲话
6)  Teng/Tang/Tung
补充资料:邓南遮,G.
      意大利剧作家。出身于佩斯卡拉的资产者家庭。1881年进入罗马大学攻读文学,同时从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
  
  1898年开始创作戏剧。其时他已是享誉文坛的小说家,创作倾向也从早期接近真实主义转向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他的诗体悲剧《春日清晨的梦》(1897)、《秋日黄昏的梦》(1898)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成名作《死城》(1898)和《光荣》(1899)贯串着对欢乐的追求,对强者的赞颂。《琪珴康陶》(1899)通过雕塑家卢乔·塞塔拉在爱情和艺术创作上遇到的尖锐矛盾,着意表现艺术同道德、现实环境的冲突,宣扬唯美主义和利己主义。
  
  随后,邓南遮专心写作"诗剧"。《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1901)以但丁《神曲·地狱》的保罗与弗朗切斯卡的恋爱故事为素材,再现中古时期广泛流行的爱情悲剧。《约里奥的女儿》(1904)取材于古代传说,渲染情欲和杀父之罪。这些诗剧的公演引起了轰动,在意大利掀起一股向古代历史和传说寻觅题材的热潮。
  
  
  用散文体写作的剧本《战舰》(1908),把描写逸乐与宣传扩张主义熔于一炉,通过歌颂古罗马的强盛发出"把所有的大洋变成我们的内海"的叫嚣,为意大利帝国主义向海外军事扩张制造舆论。1910年,因负债逃往法国,写出剧本《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道》(1911)、《帕里西娜》(1913)、《忍冬花》(19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国,参加空军。墨索里尼执政后,邓南遮积极拥护和宣传法西斯主义。
  
  邓南遮的戏剧在题材上摒弃现实的日常生活,语言上刻意追求抒情、优美、典雅、华丽。作者力求借剧中人物之口渲染主观的狂热情感,而置戏剧情节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剧作对意大利近代戏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