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格洛托夫斯基,J.
1)  Jerzy Grotowski (1933~  )
格洛托夫斯基,J.
2)  Lowestoft ['ləustɔft]
洛斯托夫特
3)  Niewenglowski ray
涅温格洛夫斯基氏射线
4)  James Hargreaves (?~1778)
哈格里夫斯,J.
5)  Kieslowski
基耶斯洛夫斯基
1.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in the Post-Modernism Context:The Comparisom between the Movie Styles of Kieslowski and Wang Jiawei;
后现代语境下的“两生花”文本——基耶斯洛夫斯基与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比较
2.
Mode and Culture Study on Kieslowski s Films;
形式与文化: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
3.
Polish director Krzysztof Kieslowski i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unique and ripe movie author in the last 2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被公认为20世纪最后20年里最为独特而成熟的电影作者。
6)  Skylovsky
斯基洛夫斯基
1.
Consulting with Liu Xiaofeng about Skylovsky s "The Tenth Amendment of Ten Amendments";
是冷嘲还是信赖——就斯基洛夫斯基《十诫·第十诫》与刘小枫先生商榷
补充资料:格洛托夫斯基,J.
      波兰导演、 戏剧家, 生于波兰东部的热舒夫省。1951~1955年在克拉科夫戏剧学校学习,毕业后赴莫斯科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回波兰后担任克拉科夫老剧院和波兹南的波兰剧院导演。
  
  1959年,他担任奥波莱的"十三排剧院"经理和导演,开始进行戏剧实验。1964年将"十三排剧院"改称"戏剧实验所",1965年迁至弗罗茨瓦夫,被称为"表演艺术研究所"。
  
  格洛托夫斯基探索戏剧艺术的本质及其特性,试图重新建立演员与观众的亲密关系。他认为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直接的、现实的、互相感应的、富于生命力的,为其他艺术所不能取代。他提倡一种"质朴戏剧"。60~70年代格洛托夫斯基根据他的理论先后实验演出了拜伦的《该隐》、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A.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S.韦斯皮扬斯基的《卫城》以及W.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剧。在大部分演出中,舞台被拆除,演员与观众的隔离禁区被打破,体现出特殊艺术风格和演员的精湛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和演出方式。
  
  
  格洛托夫斯基主张,演员要不断挖掘和发展生动的外在表现手段,且要通过严格的形体训练为内在的戏剧组成部分服务。演员既创造戏剧动作,又引导观众进入戏剧情节之中。演员成为演出与观众精神、心理、感情及理智的沟通者与建树者。格洛托夫斯基称之为"圣洁的演员"。他认为演员的形体及精神生活接近观众,演员与观众的共鸣是可能直接形成的。
  
  他还认为表演艺术是戏剧演出的根本,没有服装、布景、音乐和灯光效果,甚至没有剧本,戏剧照样存在。戏剧的一切听觉、视觉效果都可以通过演员的身体与精神得到体现。
  
  格洛托夫斯基训练演员的方法不同于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不同于B.布莱希特,它既不被自然冲动所控制,又不被过分强调角色的设计所束缚。他要求演员不要为观众更不要为自己表演,而是在观众的交流与接触中完成真实的戏剧动作。
  
  格洛托夫斯基的训练体系包括形体练习、塑性练习、面部表情练习、发音练习等项目。
  
  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外,C.杜兰、戴尔萨特、В.Э.梅耶荷德、Е.Б.瓦赫坦戈夫、布莱希特及 An.阿尔托等著名戏剧家对格洛托夫斯基的训练方法都有过影响。1962年他曾到北京研究京剧,到日本研究能乐,到印度研究印度民间古典戏剧与柔技,更加充实和丰富了他的训练体系。
  
  60年代和70年代之间,他率领的剧团到英、法、美及北欧诸国举行公演,曾风靡一时。他还应邀到意大利、南斯拉夫和苏联等许多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国际戏剧协会于1975年在波兰弗罗茨瓦夫主办的国际戏剧大学由他担任指导职务。
  
  意大利戏剧家尤金尼奥·巴尔巴收集他的论文、访问记以及有关材料,编辑成《迈向贫困戏剧》,于1968年在丹麦出版,翌年在英国印行,中译本名《迈向质朴戏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