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胡祥璧(1913~  )
1)  Daucus carota var.sativa
胡祥璧(1913~  )
2)  Hu Dɑojing
胡道静(1913~  )
3)  Ling Bi
灵璧
4)  Bishan
璧山
1.
Discussion of Chongqing Bishan s Daylily Flower s Characteristics and Geographical Marking Protection;
重庆璧山黄花菜特点与地理标志保护探讨
2.
The paper conducted a study of the biodiversity of tree populations in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in Bishan County,Chongqing,by using Margalef abundance index,Menhiniek abundance index,Simpson diversity index,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and Alatalo evenness index.
采用Margalef、Menhiniek丰富度指数,Simpson、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重庆市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区内乔木层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5)  Wen Bi
文璧
6)  Chinese-Sanskrit combined words
合璧
补充资料:胡祥璧(1913~  )
      伞形科(Umbelliferae)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原产亚洲西南部,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公元10世纪从伊朗引入欧洲大陆,15世纪见于英国,发展成欧洲生态型。16世纪传入美国。约在13世纪,胡萝卜从伊朗引入中国,发展成中国生态型。并于1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
  
  形态和类型 三回羽状全裂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柄细长。主花茎于春夏间抽出,其后陆续发生第1和第2分枝,顶端各着生一复伞形花序。异花传粉。双悬果,内有种子2粒,果皮与种子密接,通称的"种子"实为果实。果皮上有钩刺,使果实彼此粘结,需搓去以利播种。种子千粒重1~1.1克。肉质根有长筒、短筒、长圆锥及短圆锥等不同形状,黄、橙、橙红、紫等不同颜色。肉质根的极大部分由真根发育而来,仅有极少部分为胚轴。食用部分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构成,两者比例因品种而异。韧皮部由于所含的胡萝卜素较多而纤维较少,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优于木质部。因此,发达的韧皮部是胡萝卜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
  
  
  胡萝卜通常可根据肉质根长度分为短、中、长3类。短根品种根长4~15厘米;中根品种根长15~20厘米;长根品种根长25厘米以上。按肉质根先端的形态,则有锐尖头和圆钝头两类。另外,还有一种专作饲料用的品种,根特别粗大,色淡黄,肉质粗。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18,可以互相杂交。
  
  栽培 胡萝卜属半耐寒性,喜冷凉气候,但较萝卜耐热、耐寒和耐干燥。为长日照植物。生长适温15~25℃,肉质根在18~20℃时发育良好,故都在春秋两季冷凉时节栽培。春季宜选用生长期短、根形小的欧洲生态型品种,于土壤解冻后播种。秋季则任何类型都能适应,但以选用中、 长根类型品种为宜。 中国多于夏秋播种。由于果皮厚,种皮革质,种子吸水发芽困难,播种前最好浸种或浸种催芽。喜肥沃砂壤土,要求深耕细耙。作基肥的有机肥需充分腐熟,施用均匀,以免发生叉根。播前浇足水,或播种后连续浇水2~3次,以利出苗。撒播或条播均可。因出苗期长,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滋生为害,可用选择性除草剂防除。定苗时每亩留苗株数1.5~4万株不等,视品种而定。胡萝卜生长前期,追肥2~3次。适当控制浇水,以利肉质根伸长;肉质根迅速膨大期,要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胡萝卜在播种60~90天后收获;秋胡萝卜则一般在播种后 100天土壤冻结期前收获,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可露地越冬。
  
  用途 胡萝卜营养丰富。肉质根的色泽主要由所含胡萝卜素造成,每 100克鲜重约含胡萝卜素2.4~2.9毫克,它在肠道粘膜作用下水解成维生素A,有治疗夜盲症、保护呼吸道和促进儿童生长等功用。此外还含较多的钙、磷、 铁等矿物质。生食或熟食均可。 还可腌制、酱渍、制干或作饲料。
  
  中国兽医学家。江西省兴国县人。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后赴菲律宾大学兽医学院进修,两年后转赴英国爱丁堡皇家兽医学院学习,1941年获皇家兽医学会证书。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西北农学院、南大学教授、系主任和代理西北防疫处处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投身革命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黑龙江省畜牧厅副厅长、农业厅副厅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等职。还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和中国禽病研究会理事长。他是世界禽病协会理事。对中国兽医教育和兽医科研事业贡献很多,特别是在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病和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方面有不少成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