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游动放线菌科
1)  Actinoplanaceae
游动放线菌科
2)  actinoplanetes
游动放线菌
1.
The isolation methods for the actinoplanetes are compared and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noplanet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Xiamen sea area is studied.
比较了不同方法对厦门海区潮间带游动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和分析游动放线菌在不同材料中的种群数量分布。
3)  Actinolpanes teichornyceticus
替考游动放线菌
4)  Actinoplanes sp.ATCC 12065
游动放线菌ATCC12065
5)  Actinoplanes
游动放线菌属
1.
On the basis of site and morphology of sporangia and analysis of cell-wall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classified into Actinoplanes and Streptosporangium.
本文对从云南地区分离到的34株生抱囊放线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全细胞壁化学组分的分析,并据其孢囊着生的位置、形状;细胞壁的化学组分将它们初步归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
6)  Actinomycetaceae
放线菌科
补充资料:游动放线菌科
      放线菌目的 1科。由基内菌丝和(或)气生菌丝上的孢囊柄,或孢囊菌丝的顶端膨大,或孢子丝盘绕成各种形状的多孢囊,其直径由数微米致数十微米,内有许多孢囊孢子,大部分有鞭毛能游动,少数无鞭毛不能游动。基内菌丝纤细,直径0.2~1.5微米。多数无气生菌丝。生长在土壤和水中或各种有机残体上,一般喜潮湿。产生一些有用的抗生素。根据有无气生菌丝,孢囊形状、孢囊孢子有无鞭毛以及细胞壁化学组分,将本科分为6属。
  
  游动放线菌属  本科中种数较多的1个模式属。 基内菌丝上常呈栅栏状的菌丝顶端形成类球形或略不规则孢囊,其中孢囊孢子不规则排列,由孢囊壁破裂或部分溶解而释放出来;孢囊孢子浑圆形,大部分具极生丛毛,偶有周生鞭毛,能游动;一般无气生菌丝;细胞壁化学组分Ⅱ型,即以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和甘氨酸为特征组分;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70.6~76%。
  
  已记述20余种。基内菌丝多呈橙色,产生多种抗细菌和肿瘤的抗生素。中国发现的济南游动放线菌能产生对大肠杆菌有特效的创新霉素。代表种为菲律宾游动放线菌。
  
  小瓶菌属  一般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上层栅栏状菌丝或孢囊柄顶端着生瓶状、筒形、铃状或略不规则的孢囊,其中有大量呈平行直线排列的杆状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大部具极生鞭毛,能游动;细胞壁化学组分Ⅱ型;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72.3%。
  
  已记述约10个种。代表种为规则小瓶菌。
  
  发仙菌属  一般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上形成类球形成筒状孢囊,含大量成直行排列的杆状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具极生鞭毛,能游动;细胞壁化学组分Ⅸ型,全细胞水解物含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以及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从水、土中头发上分离出两个种。代表种为陶器发仙菌。
  
  无定形孢囊菌属  一般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上形成形状极不规则的孢囊,常呈裂叶状,花形,内含卵形至杆状的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有时具极生鞭毛,能缓慢游动;细胞壁化学组分Ⅱ型;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71.4%。至今只记述2~3种,代表种为橙色无定形孢囊菌。
  
  螺孢菌属  气生菌丝除形成分生孢子链外,还形成球形至蠕虫状孢囊;其中盘绕的孢子丝断裂为杆状至螺旋扭曲的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具亚极生丛毛,能游动;细胞壁化学组分Ⅲ型,全细胞水解物以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为唯一特征性组分;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72.9%。至今只记述了微白螺孢菌1种。
  
  链孢囊菌属  气生菌丝有时形成孢子链,经常形成球形孢囊,其中孢子丝规则盘绕,断裂为卵圆形的孢囊孢子,无鞭毛,不能游动;细胞壁化学组分Ⅲ型,有时除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外,还含有迹量左旋二氨基庚二酸;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69.5~70.6%。已记述20余种。产生多种抗细菌和肿瘤的抗生素。代表种为玫瑰链孢囊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