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迦毗罗卫
1)  Kapilavastu
迦毗罗卫
2)  Pisgah ['pizɡə]
毗斯迦山
3)  Galois field arithmetic
迦罗华域
4)  Rohingyas
罗兴迦人
1.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Rohingyas Issue in Myanmar
缅甸罗兴迦人问题的历史变迁初探
5)  Dravidian [英][drə'vidiən]  [美][drə'vɪdɪən]
达罗毗荼
6)  IIsecond Thessalonians
帖撒罗尼迦后书
补充资料:迦毗罗卫
      古印度佛教遗址。传为释迦牟尼的故乡。亦译劫比罗伐窣堵、迦毗罗婆苏都、迦毗罗仧窣都、迦毗罗、迦毗梨等。意译妙德城、黄头居处等。释迦族聚居的迦毗罗卫国的国都。中国的法显、玄奘都曾到过此城,但两人对它的位置的记述有所不同。近代以来,虽经专家努力探索,但至今未能确定其原址。
  
  有人认为,今尼泊尔南部的提罗拉科特就是迦毗罗卫。它距相传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不远。这是印度考古学家穆吉克根据玄奘的记载,以1895年在尼泊尔泰雷地区发现的阿育王拘那舍牟尼佛石柱及1896年在蓝毗尼发现的阿育王释迦牟尼佛诞生石柱为线索,于1899年在提罗拉科特试掘后认定的。近年来,发掘工作已扩展到提罗拉科特周围地区,并发现了一些城垒和佛教遗址、文物,但尚不能完全确证该地就是迦毗罗卫古城。
  
  另有一些人认为,迦毗罗卫的遗址应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距尼泊尔边境1公里处的庇浦拉瓦。它距蓝毗尼和提罗拉科特都不远。早在1898年,英人佩普曾在此地一佛塔中发现一个滑石制的舍利壶,上有婆罗谜字体的铭文:"这是释迦族的佛世尊的遗骨容器,是有名誉的兄弟及姐妹、妻子们(奉祀)的。"不少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在所谓"八分舍利"时释迦族分得的那一份。1972年印度考古局在上述同一佛塔的下层,又发现两个形态与质料同上述舍利壶完全一样的舍利壶,但两壶的大小不同,且无铭文。从出土情况判断,安放这两个壶的年代约在公元前5~前4世纪。不久,又在佛塔旁的僧院遗址中发现了四十多枚赤陶制的印章和钵盖,其中一枚印章上有婆罗谜字体刻文:"唵!迦毗罗卫的提婆跋陀罗僧陀的比丘僧伽(所有)"。另一枚印章上为"大迦毗罗卫的比丘僧伽(所有)"。在一个钵盖上也刻有迦毗罗卫的字样。另在附近发现有若干用大砖砌成的建筑物和其他一些文物。据研究,庇浦拉瓦的地下文化可分4期,最古老的一期约属公元前8~前6世纪。因此,近来不少学者认为这里就是迦毗罗卫遗址,但仍不能确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