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妇好墓玉石雕刻
1)  jade carvings in Fuhao's Tomb
妇好墓玉石雕刻
2)  dactylioglyphy [英][dæk,tili'ɔgləfi]  [美][dæk,tɪlɪ'ɑgləfɪ]
玉石雕刻术
3)  jade and semi-precious stone carvings
玉石雕刻品
4)  Fuhao Tomb
妇好墓
1.
On the Bronze Arts and Crafts in shang Dyasty According to Rep roducing Bronze Apparatus in Fuhao Tomb;
从妇好墓青铜器复制谈商代青铜工艺美术
2.
5 tomb in the Yin Ruins was generally thought as Fuhao,the King\'s legal spouse of Shang dynasty,so the tomb is called the Fuhao tomb.
一般认为,殷墟五号墓的墓主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妇好",所以又称为"妇好墓",本文通过对"妇好墓"位置、墓形、随葬品以及器物铭文等现象的分析,对"妇好墓"的定性提出质疑,并通过对器物符号和纹饰的分析,指出"妇好"画符和龙虎纹在先民看来都具有通天地的巫术功能,是祭祀礼器的重要标志,从而提出"妇好墓"墓主不是商王配偶而是神职人员巫觋。
5)  sculptures in Wang Jian's Tomb
王建墓雕刻
6)  On the Tomb of Fu Hao
也谈"妇好墓"
补充资料:妇好墓玉石雕刻
      中国商代后期的玉石雕刻。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的妇好墓。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约当公元前13世纪。
  
  概况  妇好墓所出玉器共755件, 为商代玉器出土最集中和数量最多的。所用玉材,大都是出自新疆的软玉,其中以青玉为最多,次为白玉、青白玉、黄玉、墨玉、糖玉等。多由商王室直接控制的制玉手工业作坊所制作,少量为某些方国向商王朝所贡纳。石器共63件,主要为大理石、石灰岩等制品。宝石器47件,包括绿晶、玛瑙、绿松石、孔雀石4种材料。
  
  妇好墓玉石雕刻主要有6类:①礼器:包括琮、圭、璧环类、璜、玦等礼玉和簋、盘两种玉雕容器,豆、瓿、觯、罍等石雕器皿。②乐器:石磬。③仪仗用玉制兵器:戈、矛、戚、钺、大刀等。④工具及生活用具。⑤装饰品:包括两种,一种为随身用的发笄、耳玦、坠饰等装饰品和制作成鱼、鸟、龙等形状的实用品;一种为小型的艺术品,其中以圆雕、浮雕的人物与动物雕刻最为重要。⑥杂器。
  
  人像  为妇好墓玉石雕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商代雕塑艺术,研究商代人种、服饰制度、阶级关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这些作品有的钻有小孔,可供佩戴;有的有榫卯,可以插嵌。虽非独立的雕塑作品,但从中也能反映出商代雕塑创作的一般特点:①作者具有初步的写实能力,能较准确地掌握头部五官位置和身体比例。头部较大,可能与小型雕塑的特点有关,有意将比例加大。②能表现人物大的动态,注重发式、冠式和服饰上能显示人物不同社会地位的细节,而不注意肢体、手足的具体刻画。③人物面部无表情,双目突出,与当时流行的兽面纹装饰手法一致。
  
  妇好墓的玉石人像,共15件。其中,圆雕跽坐的人像有5件。由其衣冠、发式的不同,推断可能分属于不同的阶级。腰插宽柄器玉人(编号371),高7厘米。穿交领有花纹的长服,腰束宽带,腹前垂蔽膝,头上以圆箍状的束发,额上端有卷筒状饰物,左腰后连一卷云形宽柄,服饰华贵,推测为奴隶主贵族形象。与之类似的石人(编号376),高9.5厘米。头上盘辫,以束发,腹前垂蔽膝,因其全身赤裸,有人推测为男奴隶形象。短辫玉人(编号372),高8.5厘米。胸前刻兽面纹,四肢有龙蛇纹,可能是纹身,头上留短发一周,顶心梳作短辫垂下,推测为女奴隶形象。玉人(编号375),高5.6厘米。头上留短发一周,着衣,推测为儿童。孔雀石人(编号377),高4厘米。头上束髻,并有发饰,裸体,推测为女奴隶形象。裸体双面玉人(编号373)高12.5厘米。全身立像,头上有两个角状发髻。遍身刻有花纹,性器官明显,一面为男身,另一面为女身,具体寓意有待考证,为后世同类雕刻的滥觞。玉人头共4件,两件为圆雕的写实人像,1件为人兽合雕:一面为人头,一面为牛头。还有1件是浮雕的人面,有双髻。其余为璜形浮雕人形玉片,作侧身蹲踞之状,有髻或高冠。妇好墓玉石人像面相浓眉大眼,颧骨突出,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点。
  
  动物形象  妇好墓玉石雕刻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圆雕与浮雕的动物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龙、凤、怪兽、怪鸟等神异的动物形象,一类为写实的动物形象。可以辨识的有:虎、熊、象、马、牛、羊、狗、猴、兔等走兽,鹤、鹰、鸱鸮、鹦鹉、鸽、鸬鹚、燕、鹅等禽鸟,鱼、蛙、鳖、龟等水族动物,蝉、螳螂等昆虫。其中多数见于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骼和甲骨文记载。石雕的动物形体较大,有的是建筑物附属装饰。玉制品或钻孔,或有凹槽、榫卯,多为小型装饰品,其中部分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在神异的动物形象中,最成功的作品是玉凤(编号350),长13.6厘米,利用弧形褐黄色玉材,设计为侧身回首欲翔的动作。华冠长尾,轮廓流畅活泼。以难度较大的挤、压手法雕琢出羽翼上的阳线浮雕花纹,不做过多装饰,以突出造型与玉质之美。它有别于青铜器中习见的花纹华丽繁复的凤鸟形象,而追求简洁优美,显示出商代艺术中一种新的审美理想。龙的形象数量众多,除3件圆雕的玉龙之外,礼器中的璜、玦也大都作浮雕的龙、虺形状,盘曲翻转,富于变化。
  
  写实的大量动物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商代艺术家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他们善于捕捉各种动物的神态,在简单的形式中,选择最有特征的角度和生动的动作加以表现。装饰性的处理手法,非但没有妨碍作品的生动性,反而使之得到更充分的表现。如玉象(编号510、511),圆雕,成对,高约3厘米,长约6厘米。头部与双耳很大,两腿极粗短,非常夸张地表现出象体的笨重和幼象的稚气。玉虎,有圆雕、浮雕各4件,形象互不雷同。由于材料的限制,基本形态都是伏地行进的状态。有的翕耳拖尾,背部流动的曲线,产生快速窜进的感觉(编号991);有的正处于弓身欲起的瞬间(编号358);有的将躯干部分夸张拉长,形成奔驰的动感(编号366)。玉兔,在长方与弧形的基本形上略作加工,便构成静态(编号412)与跳跃(编号471)的鲜明对比。此外,如蹲坐的熊、弓身的猴、垂首行进的马、回首的鹿与狗、曲颈觅食的鹤等,都是精心选材用料,因材设计,生动地表现出了各类动物富有人间情趣的动态。绿松石鸽(编号516),长6.4厘米,圆雕。不雕琢细部,仅仅表现出鸽的大形,头微俯,躯体丰满,尾部齐平,成为优美轮廓的有力结束。作者有意以异常洗练概括近于抽象的造型,突出微呈蓝色的绿松石色泽之美和保持形体的完整性。
  
  以大理石制作的形体较大的圆雕动物形象有司辛石牛(编号315),长25厘米,高14厘米。作伏卧状,躯体上阴刻云纹与节状纹,风格厚重,下颌刻"司辛"2字,可能为祭祀品。石鸬鹚(编号921),长40厘米,高28厘米,是妇好墓玉石雕刻中形体最大的一件,头部很大,弯喙紧贴于胸前,形成浑然整体。背后有长方形竖槽。与过去安阳所出的一些石雕鸟兽相同,都是建筑的装饰品。
  
  妇好墓玉石雕刻的动物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实用品的附属装饰的。如玉调色盘(编号351)、玉梳(编号512)都是以成对的鹦鹉为饰。工具类的 23件玉刻刀中有21件柄部雕作鱼、鸟、壁虎、夔等形,尾部伸出,磨成斜刃,柄部有孔,既是实用品,又可佩戴作为装饰品。
  
  
  
  
  
  
  此外,妇好墓出土的骨、牙雕刻中也有人与动物的形象,数量不多,但与玉石雕刻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北京, 1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北京, 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