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格里戈雷斯库,N.
1)  Nikolae Grigorescu (1838~1907)
格里戈雷斯库,N.
2)  Ion Grigorescu (1930~  )
格里戈列斯库,I.
3)  Gregory [英]['gregəri]  [美]['grɛgərɪ]
格雷戈里
1.
In the works of Gregory of Tours,Clovis was no more than an ordinary barbarian king.
在图尔主教格雷戈里的笔下,克洛维尚是一个充满蛮性的凡人国王;但到了中世纪中后期,在法国王室的推动下并在御用文人的协助下,克洛维却成为一位尽善尽美的“圣徒”国王。
4)  Gregorian calendar
格雷戈里历
5)  Gregorio
格雷戈里乌
6)  Gregorian antenna
格雷戈里天线
补充资料:格里戈雷斯库,N.
      罗马尼亚画家。1838年 5月15日生于布加勒斯特近郊,1907年7月21日卒于坎皮纳,他是一位具有民族、民主特色的画家,并善于吸收西欧绘画的先进经验和技巧。他积极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罗马尼亚绘画的发展,促使罗马尼亚绘画达到了新水平。
  
  格里戈雷斯库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丧父,家中十分贫困。10岁时,进入作坊当学徒,12岁满师后开始独立生活。最初只是画一些木板圣像画,拿到市场上去卖。曾两次参加争取出国助学金的艺术竞赛,可是都失败了。1858~1861年间,为阿加皮亚修道院绘制壁画,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早年就非常欣赏拉斐尔的艺术,画出的人物色彩柔和鲜明,并富有生活情趣。例如,他照着一个木匠的儿子画耶稣,照着牧师的女儿画天使,把自己也画成先知的样子。总之,他的宗教壁画一扫拜占庭圣像画的遗风,显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
  
  1861年秋天,在一些进步人士的支持下,格里戈雷斯库得到一笔助学金到了巴黎。1861~1877年是他创作上的第2个时期。在这一段时期里,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摆脱学院派的约束,向巴比松画派学习,面对大自然进行写生。此后,他每隔几年都回国一次,在祖国农村、城镇旅行。他把农村看作是自己艺术的根,把农民看作是主要的描绘对象。1867年,他给在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送去了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描绘喀尔巴阡山的风景画和人物画。这一次展出,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868年,他又参加了枫丹白露画派举办的展览会。1870年,他回国参加了罗马尼亚全国第3届美术展览,并获得1等奖。1873年,又参加了国内艺术之友协会组织的展览会。同年底,他的第 1次个人美展开幕。这次个人美展非常成功,300多幅作品几乎卖出一半。格里戈雷斯库几次回国都想留在国内服务,但是由于一些人为的原因,又使他不得不再度离去。
  
  从1877年起,格里戈雷斯库的创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年发生了俄土战争,罗马尼亚人民为了完全摆脱土耳其的控制,进行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得到这一消息后,格里戈雷斯库立即回国并走上前线,在前线日日夜夜的繁忙战斗中,他画了大量的战地速写并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其中最为出色的作品有《骠骑兵》、《间谍》、《警报》、《土耳其俘虏》(习作),以及后来创作的著名的《斯美尔塘的冲锋》(1885)。他的军事题材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歌颂士兵(身穿军装的农民)而不是统帅,他认为人民才是战争最大的贡献者。战争胜利后,他又回到了法国,住在维特莱一带,画了色彩精致、外光丰富的《格尔维尔海边的渔家姑娘》、《维特莱室内》、《管家》等作品。
  
  
   
  
  1887年,格里戈雷斯库回国定居,开始了他创作的最后一个时期。回国后不久,再一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了220多幅作品。这位一生热爱农民的画家,在国内仍然不愿意住在大城市里,而住在一个叫波萨特的村镇,后又定居坎皮纳。后期,他继续画农民生活的题材。他画农民、农妇、牧童、茅舍、村道、牛车、羊群......。在这一幅幅画上倾注了他对祖国、人民始终不渝的深情。每一幅画上银灰色的调子,都显得十分抒情。后期代表作品有:《奥雷采车马店》、《林中空地》、《归来的羊群》、《愉快的农家姑娘》、《纺织姑娘》、《大门口的农家姑娘》(见彩图)、《牧童》等。格里戈雷斯库留下的2000多幅作品,是人类一笔很宝贵的财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