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卢梭,T.
1)  Théodore Rousseau (1812~1867)
卢梭,T.
2)  Rousseau [英]['ru:səu]  [美][ru'so]
卢梭
1.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Alienation Theories between Rousseau and Herbert Marcuse;
对比分析卢梭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
2.
On the Internal Conflicts of Rousseau s Political Thoughts and the Causes;
卢梭政治思想内在矛盾及原因探讨
3.
The Anti-technological Theory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View of Zhuang-zi and Rousseau;
从庄子与卢梭看社会转型期的反科技论
3)  J.J.Rousseau
卢梭
1.
J.J.Rousseau s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from the Origin of Word "Physical Education";
从“体育”一词的由来看卢梭的体育思想
2.
Interpretation of Natural Law and Sovereignty Construction by Social Contract——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ogic Course of Political Theoretical Establishment of John Locke and J.J.Rousseau;
自然法阐释与主权的契约论建构——洛克与卢梭政治理论创建理路比较
3.
The Social Contract is the masterpiece of J.
《民约论》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的许多基本原理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4)  J. J. Rousseau
卢梭
1.
The Inner Unity of Poetic Thinking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roughthe Natural Aesthetic View of Zhuangzi and J. J. Rousseau;
从庄子与卢梭的自然审美观看中西诗学思维方式的内在一致性
2.
An Ideal State of Morality and the End of Naturalistic Education──Illusion of J. J. Rousseau s Utopia of Education;
道德理想国与自然主义教育的终结──卢梭的教育乌托邦的虚幻
5)  Jean-Jacques Rousseau
卢梭
1.
Karl Marx and Jean-Jacques Rousseau s Thought on Private Property and Alienation;
马克思、卢梭论私有制与人的异化
2.
The similarity of popular sovereignty of Jean-Jacques Rousseau and Benjamin Constant lies in they both used "liberty" as its logic point and end.
贡斯当与卢梭关于人民主权学说的相似点在于都把"自由"作为其逻辑起点和归宿,他们人民主权学说的不同点在于"人民主权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人民主权是否可以分割"、"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是间接民主还是直接民主"这三个方面。
6)  rousseauism
卢梭主义
补充资料:卢梭,T.
      法国画家,巴比松画派的奠基人和领袖。1812年4月15日生于巴黎,1867年12月22日卒于巴比松。很早就在巴黎附近的农村中写生,14岁起随画家C.雷蒙学画,并临摹17世纪法国画家克洛德·洛兰的风景画。以后在欧洲许多地区旅行写生,以此为基础,在画室中绘制风景画创作。1826~1829年间,曾在枫丹白露森林作画。1831和1832年,两度赴诺曼底作画。森林、 海洋、 天空的光线使他眼界大开。这期间的作品曾展出于沙龙并获奖。油画《诺曼底的集市》(约1833)等取材古老而未开化的乡村,在表现手法上则摒弃学院派的呆板程式,采用写实技法,使画面不仅带有诗意,而且真实可信。1834年,来到瑞士,并在法国侏罗省等地区旅游。油画《走下侏罗山的牛群》(1836)表现牛群为躲避寒冷气候而疾驰下山,画面宏伟,显示了史诗般的力量。此画两次送审沙龙,均落选。此类事件引起开明人士对沙龙评选委员会的谴责,据说因而导致卢梭的作品在此后13年中未能在沙龙中展出。卢梭在巴黎附近的巴比松多次停留,1848年起,定居该村,跟画家N.-V.迪亚兹·德拉佩纳、J.杜普雷等形成巴比松画家。卢梭明显地受到J.康斯特布尔和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影响;他还使写实手法跟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氛结合起来,形成了气势宏伟的画风;人们称他为风景画家中的E.德拉克洛瓦。
  
  
  
  
   
  
  在油画技法方面,他的革新在于表现空间的亮度,这一点对C.莫奈等印象派画家有启发。由于不适当地采用沥青颜料,画面变暗,如今已丧失当年的鲜艳色彩。作品还有《蒙马特尔平原》(约1835,卢佛尔博物馆)、《栗树林荫道》(约1835,卢佛尔博物馆)、《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处》(1849~1850,(见彩图))《橡树》(1852,卢佛尔博物馆)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