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气候区划
1)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中国气候区划
2)  Climate division
气候区划
1.
Tea plant climate divis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 on GIS technology;
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
2.
There have been five time works on the climate division of Alashan league since 1960s.
在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的历次阿拉善地区气候区划工作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大量气象数据并参照遥感技术对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分类与分区研究成果 ,认为阿拉善地区具有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 ,其中近一半的地区应属于暖温带。
3.
In view of the rape planting characteristics in Poyang Lake area,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rape growing and yield formation,and builds the climate division index of rape planting.
针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的特点,对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建立油菜气候区划指标。
3)  climatic zoning
气候区划
1.
Greenhouse climatic zoning and its commentary in China;
中国温室气候区划及评述
2.
Atmospheric moisture content index in climatic zoning of grapevine cultivation in China.;
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水分指标
3.
It is shown that all climatic zoning index systems are based on the Mediterranean and para-Mediterranean climatic conditions, therefore, are not necessarily suitable for the climate conditions in China, which are dominant with continental features.
全面分析了现有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和我国的气候特点,认为现有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以地中海式气候条件为主的地区,并不适合我国大陆性特征突出的气候条件。
4)  Climatic classification
气候区划
1.
The agr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index for fruit trees planting wa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uit production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根据果树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归纳总结出贵州果树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贵州83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建立气候因子与地理因子的关系模型,用GIS软件进行区划因子的地理小网格点推算,对贵州果树进行种植气候适宜区的划分。
5)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气候区划
1.
Agricultural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supported by GIS for mango planting;
GIS支持下的芒果种植农业气候区划
2.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on greenhouse,defin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greenhouse in different areas,the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of greenhouse in China was conducted.
为区分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温室影响的差异性,明确温室在不同地区的基本要求,从而对我国温室进行气候区划。
3.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on greenhouse, define the basic demands of greenhouse in different areas, the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of greenhouse in China has been made.
为区分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温室影响的差异性,明确温室在不同地区的基本要求,进行我国温室气候区划。
6)  Climatic division
气候区划
1.
Study of climatic division approach for Illicium verum planting based on GIS in Guangxi;
基于GIS的广西八角种植气候区划
2.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cane growth an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it is analyzed and decided the indexes of agoclimatic division for sugarcane planting.
根据甘蔗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确定了广西甘蔗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30年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了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
补充资料:中国气候区划
      1929年,竺可桢根据少量的气候资料提出了中国的第一个气候区划。他将全国分为华南、华中、华北、东北、云贵高原、草原、西藏和蒙新共八个气候区。此后涂长望等提出了不同的区划。至1949年,卢鋈又提出下列四条界线:①1月平均气温为-6°C的等温线(大致与长城平行),作为春麦与冬麦的分界;②1月平均气温为6°C的等温线(大致与南岭山地一致),作为一季稻和二季稻的分界;③年降水量为750毫米的等值线(大约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作为水稻的北界;④年降水量为1250毫米的等值线,作为麦作的南限。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全国分成十大气候区。现在,随着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分布界限已经超出当年的情况了,但这种区划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气候区划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气象局等单位都提出过气候区划方案。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公布了中国气候区划初稿,他们以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0°C稳定期的积温和最冷月气温或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热量指标,以干燥度(见气候指数)为水分指标。根据热量指标,他们把全国分划成六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①赤道带。积温9000°C左右,生长热带植物。②热带。积温达8000°C以上,终年无霜,橡胶、槟榔和咖啡等均宜生长,稻可一年三熟,主要植被为樟科等。③亚热带。积温8000~4500°C,稻可一年二熟,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季风林、常绿阔叶林以及它们和落叶林的混生林,柑橘、茶、棕榈、油桐和毛竹等为其代表性植物。④暖温带。积温4500~3400°C,冬冷夏热,农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⑤温带。积温3400~1600°C,冬天严寒,不宜冬作物生长,春小麦、大豆为主要作物。自然植被为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混交林。⑥寒温带。积温低于1600°C,尚可种植春小麦、马铃薯、荞麦和谷子。主要植被为针叶林。⑦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积温低于2000°C,其光照条件优于寒温带。该区虽不适宜林木生长,但除部分地区外,尚可栽培耐寒作物和蔬菜。
  
  他们根据干燥度,将湿润状况分为四级(见表):
  
  他们结合中国地形特点和历史行政区划传统,又将全国分为 8个一级气候地区和32个二级气候省。
  
  1966年,中央气象局(现国家气象局)在上述气候区划基础上,用1951~1960年全国 600多个站的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正,绘制了中国气候区划图。1978年,又在此基础上用1951~1970年的气候资料编绘了新的中国气候区划图(见图)。此外,中国各省(自治区)、各业务部门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也作了相应的气候区划。
  
  

参考书目
   朱炳海编著:《中国气候》,科学出版社,北京,1962。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中国气候区划》(初稿),科学出版社,北京,1959。
   竺可桢:中国气候区域论,《气象研究所集刊》,第1号,193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