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1)  macro-management of national economics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2)  national economy-macro-management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3)  Chinese Macroeconomic Models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
4)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宏观经济管理
1.
Impacts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popularization on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信息网络化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2.
WTO accession will bring tremendous impact on China*s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because government actions of WTO members are standardized and restrained by a set of its rules and mechanisms.
加入WTO必将给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为世贸组织所确立的一系列规则和机制是用来规范和约束成员国的政府行为。
5)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宏观经济管理
1.
In the beginning of 21th century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reform of China will inevitably get further great development,the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will realize bigger transformation in many aspects.
21世纪初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大发展 ,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将在很多方面实现较大的转变 ,就目前比较明显的情况看 ,宏观经济主要调控手段、调控目标和管理重点的转变已成必然。
6)  macroeconomic information
国民经济宏观信息
1.
The access to macroeconomic information has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分析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的构成及指标,对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的公共获取现状、问题、对策等进行分析。
补充资料: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经济学原理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进行宏观控制与间接管理。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与控制,甚至施加行政干预。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宏观发展战略研究。从长远的观点、全局的观点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在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重要比例关系(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进口与出口贸易的比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等)和总量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货币发行量、外汇储备量、信贷总额、消费基金总量等)。②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逐步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体制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通过计划体制的改革,计划部门将加强长远规划工作,侧重国民经济的长期预测和宏观控制。③利用经济杠杆(税收、金融、价格等)的调节作用。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对国民?玫暮旯劭刂啤?梢愿菥眯问频谋浠贫└髦炙爸值乃奥驶虻髡爸帧R惺枪叶跃没疃闹匾鹘谑侄危梢酝ü刂苹醣曳⑿辛俊⑿糯芰亢托糯剩髡蹲手氐悖傅纪蹲史较颉Mü曰醣易芰亢妥式鹄玫亩糠治觯岣咦式鹗褂眯б妫俳迷龀ぁ<鄹裉逑狄彩枪铱刂凭玫闹匾鹘谑侄巍:侠淼募鄹裉逑涤兄谏姆⒄埂V鸩降髡鄹裉逑担辜鄹穹霞壑倒媛傻囊蟆S捎谟跋旒鄹竦囊蛩刂诙啵嵩斐汕R环⒍怼K裕约鄹裉逑档母母镆刂频鹘诿婧偷鹘诜龋员Vぞ没疃榷ǚ⒄梗⒒竦媒洗蟮暮旯圩酆闲б妗?
  
  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需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从宏观经济系统的总体出发建立中长期宏观经济模型(见图)。这种模型能综合考虑供给和需求,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分析经济政策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它可以预测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消费目标预测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生产可能合理安排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增长速度;②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发展水平及其增长速度;③协调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比例关系;④确定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⑤财政、信贷和外汇收支平衡;⑥社会商品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之间的平衡等。
  
  参考书目
   P.E.Samuelson, Economics,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1973.
   G.C.Chow,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Dynamic Economic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75.
   张培刚、厉以宁著:《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
   托马斯·F.德尔别尔格,邓肯·M.麦克多噶尔著,南钟万、马黎元、孙蕴素译:《宏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