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苏联电力工业
1)  electric power of USSR
苏联电力工业
2)  electr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USSR
苏联电工制造业
3)  the industralization of former Soviet Union
苏联工业化
4)  soviet munitions industry
苏联兵器工业
5)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电力工业
1.
Saving l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2.
Nonparametric method-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电力工业的非参数随机前沿面分析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based on improved BP neural net work model;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的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6)  power industry
电力工业
1.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GD of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中国电力工业烟气脱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An analysis on factors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China s power industry;
中国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影响因素分析
3.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main measures for promoting circular economy in power industry;
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主要措施探讨
补充资料:苏联电力工业
      前苏联是世界上电力工业发达的国家之一。1989年全国发电量17220亿千瓦时,装机容量3414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60年代初,苏联工业用电比重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上,此后逐年下降,至1985年只占59%。交通运输用电量1985年比1960年增加了6倍;农业用电,1985年比1960年增加了13.7倍,市政和生活用电量1985年比1960年增加了4.6倍。
  
  电能生产  60年代初,苏联执行大力发展火电的方针,燃料构成由以煤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天然气、油为主,从1964年开始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发电量比重达80~84%。1975年以后,执行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的方针,1976~1985年间每年投产火电装机容量减至400~600万千瓦到1985年,火电年发电量比重约为75.3%。多年来,苏联在火电建设方面采取发展大机组、大电厂的方针。至1985年,30万千瓦机组有154台,50万千瓦机组有15台,80万千瓦机组有12台,120万千瓦机组1台(1981年投入运行)。随着大机组的发展,电厂的规模也在增大。至1985年,百万千瓦以上火电厂有59座,其中200万千瓦以上的22座。苏联从60年代初开始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蒸汽参数选定为23.5兆帕。540/540℃,并以此作为提高火电厂经济性的重要措施、1965~1985年,超临界压力机组容量的比重从7.5%增加到50.5%。
  
  苏联的理论水能资源为4.5亿千瓦,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2.69亿千瓦,占世界水能资源的12%,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能开发的年水力发电量 10950亿千瓦时,次于中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1981年初,苏联经济上可开发水能资源已开发了19.2%。1956~1960年间是水电大发展时期,1975年后,执行大力发展大型水电的方针,使得1980年和1985年的水电比重分别达到14.2%和19.5%。1980年已建成10万千瓦以上水电站62座,其中 100万千瓦以上的13座。最大的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640万千瓦,最大单机容量为64万千瓦。
  
  苏联1954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近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坚持的方针是:①扩大单机容量;②在苏联欧洲部分加速建设大型核电站;③加强核电设备制造能力;④建造和掌握工业实验快中子发电堆;⑤研究发展核能供热。1985年核电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分别为1674亿千瓦时和2811万千瓦,占全部发电量和装机容量的10.8%和8.9%。1985年已建成13座公用核电站,其中250~400万千瓦的共7座,均在欧洲部分;最大单堆容量150万千瓦。另外,还有2台工业实验快中子堆。1986年核电发电量达1669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3010万千瓦。由于石墨堆堆型的安全性存在问题,1986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苏联还积极建设热电联供电厂和地区锅炉房,建立核能热电站和供热站。
  
  电力系统  苏联欧洲统一电力系统于50年代末即已形成。至1985年,全苏共有101个地区电力系统,其中97个联成11个联合电力系统,除中亚细亚和远东两个联合电力系统外,其余9个均加入了全国统一电力系统。其供电范围已扩展到拥有 2.2亿人口的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南北边界相距3000公里,东西边界相距7000公里。在统一电力系统内,除南方、西北及中部等联合电力系统主网为330千伏,并在发展750千伏外,其他部分基本已形成500千伏电网。此外,在70年代末,统一电力系统还与匈、捷、罗、保、波等经互会成员国联网运行,称为"和平"联合电力系统,联络线电压为750千伏、400千伏、220千伏。至1985年,已有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共18.4万公里,是1960年的7.7倍。在1960~1985年期间,除建设330千伏线路外,还将1000多公里的220千伏线路改造升压为330千伏,这样使得许多240~360万千瓦电厂的电力顺利输送到负荷中心。为了配合220、330千伏线路,在1970~1985年间又建设了大量的500和750千伏线路。至1985年,已有500千伏线路3.63万公里,750千伏线路0.42万公里。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现已建成埃基巴斯图兹至乌拉尔1150千伏线路。1950年,苏联建成±100千伏第一条直流输电线路,1964年建成475公里长的±400千伏线路;并正在建设±750千伏直流线路。为加强全苏统一电力系统,将建设交流500、750、1150千伏和直流±1150千伏的系统联络线。此外,还进行了1100~3000千伏交流输电的研究工作。列宁格勒工业大学正在该校实验场对一条3000千伏试验线路进行试验。这种特高压线路能将西伯利亚的电能输送到乌拉尔和苏联中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