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汤姆孙,G.P.
1)  George Paget Thomson (1892~1975)
汤姆孙,G.P.
2)  Joseph Johu Thomson (1856~1940)
汤姆孙,J.J.
3)  Thomson effect
汤姆孙效应
4)  Thomson scattering
汤姆孙散射
1.
Thomson scattering:a powerful diagnostic tool of plasma physics;
汤姆孙散射:等离子体参数诊断的强大工具
5)  Thomson coefficient
汤姆孙系数
1.
The electron energy in conductors should be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if there is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a more reasonable derivation of heat coefficient and a more rigorous quantum expression of Thomson coefficient are given.
考虑了存在温度梯度时,导体和半导体内传导电子的能量应视为温度的函数,从而给出了导体和半导体热导系数的更合理的推导过程及汤姆孙系数的更准确的量子统计表示。
6)  Thomson atomic model
汤姆孙模型
1.
Calculation of α-particle's scattering angle in the Thomson atomic model
原子汤姆孙模型中α粒子散射角的计算
补充资料:汤姆孙,G.P.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之子。1892年5月3日生于剑桥。他在父亲的教育和剑桥环境的熏陶下成长。1914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并取得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召在皇家空军服役,1919年退役后到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他受到E.G.戴蒙德的电子被氦原子散射实验的启发,研究电子被原子散射问题。1922年任亚伯丁大学自然哲学教授后,试图将T.杨的光干涉实验与他的电子散射实验结合,先后发现了快速电子被赛璐珞和几种金属箔单晶衍射的现象。他从其衍射环直径计算波长,发现电子的动量与波长间的关系与L.V.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预言的λ=h/mv一致,验证了物质波理论。在此发现前两个月,美国物理学家C.J.戴维孙和L.H.革末用镍晶体散射慢速电子,发现其散射的特定方向最强电子束,与晶体散射 X射线波束之间存在着单值对应关系,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他和戴维孙为此共同获得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发现使汤姆孙利用电子衍射仪,发现许多固体和液体的原子排列及其分子结构,对研究材料的应力分布和电阻,有重要作用。
  
  汤姆孙于193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52年任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物理教授。1939年他从《自然》杂志读到F.约里奥-居里等人的铀核链式反应论文后,立刻向空军部建议开展此项研究,促使英国政府组织科研人员,在他和J.查德威克领导下研究核裂变。当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A.爱因斯坦的建议决定制造原子弹,但美国政府还在犹疑时,汤姆孙领导的英国原子能委员会得出战争结束前德国可能用铀 -235制成原子弹的结论,致函美国,促使美国决心迅速制造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担任英国政府科学顾问和原子能委员会主度。战后,还担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首席顾问及英国代表。1943年被封为爵士。1952~1962年任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院长。1975年 9月10日在剑桥逝世。
  
  

参考书目
   J.G.Cronther,The Cavendish LaboRatory 1874~1974,Science History Publ., New York, 197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