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enryk Sienkiewicz (1846~1916)
显克维奇,H.
2) chiquechique fibre
奇克奇克纤维
3) Hermann Kantorowicz (1877~1940)
坎托罗维奇,H.
4) Darkshevich's fibers
达克谢维奇纤维
5) Shostakovich
肖斯塔克维奇
1.
Talking about Shostakovich s Music Features from Symphony No.5;
从《第五交响曲》看肖斯塔克维奇的音乐特点
6) Dulkevichiella
杜克维奇NFDA3属
补充资料:显克维奇,H.
波兰作家。1846年5月5日生于波德拉斯卡地区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后全家迁居华沙。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中央学校(华沙大学前身)医学系学习,一年后改学文学。1871年,沙俄政府将华沙中央学校改为华沙帝国大学,即将毕业的显克维奇为了表示抗议,拒绝参加毕业考试,愤然离校。
显克维奇在大学期间已开始写作。1872年以李特沃斯的笔名在《波兰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华沙生活的讽刺小品。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徒劳无益》,反映波兰大学生的苦闷和失望情绪。随后又出版了《沃尔齐沃皮包里的幽默作品》,内收两部中篇小说。他是在波兰封建社会崩溃、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壮大的时期开始写作的,早期的文章和小说受实证主义的影响,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干精神,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乐观态度。
1876年,显克维奇作为《波兰报》的记者赴美国访问。他的通讯集《旅美书简》肯定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又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压迫人民和种族歧视,流露出失望的情绪。
1877至1880年,显克维奇写了不小中、短篇小说,如反映农村生活的《炭笔素描》、《音乐迷扬科》和《天使》,描写外国统治者压迫波兰人民的《家庭教师的回忆》和《胜利者巴尔泰克》,表明波兰侨民在美国的悲惨遭遇的《为了面包》和《灯塔看守人》,描绘美国印第安人遭受迫害和残杀的《酋长》和《奥尔索》,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抒情的风格和悲愤的格调。
19世纪80年代,波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沙俄和普鲁士在它们占领的波兰地区内推行同化政策,民族压迫加重。显克维奇想探索一条能使全国人民团结对敌同时又能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减轻人民痛苦的道路,他开始创作历史小说。1883至1888年,他写出了三部曲。三部曲第 1部《火与剑》取材于1648年赫梅尔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暴动。当时乌克兰是波兰贵族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赫梅尔尼茨基暴动的结果,第聂伯河以东的土地并入了沙皇俄国的版图。显克维奇站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反对外国干涉的立场上,揭露赫梅尔尼茨基为了个人利益,打着民族起义旗号,勾结外国侵略者分裂波兰的活动。但他没有把赫梅尔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暴动和乌克兰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武装起义区分开来,因而在谴责哥萨克暴动的同时,对农民起义进行了歪曲和丑化。第 2部《洪流》写波兰人民反抗瑞典封建主侵略波兰的斗争。作者一方面揭露了侵略者蹂躏国土、屠杀人民和大贵族的叛国投敌,另一方面歌颂了中小地主和广大人民同仇敌忾打败敌人的英勇精神。第 3部《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描写波兰反抗土耳其-鞑靼人入侵的斗争,但被主人公伏沃迪约夫斯基的个人爱情故事的情节所冲淡,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不及前两部。三部曲、特别是《火与剑》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批评界的争论,这种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未结束。
以后,显克维奇又发表了两部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即《毫无规则》(1891)和《波瓦涅茨基一家》(1895),其中流露出他对于贵族阶级往昔的"尊荣"的留恋,对它的没落表示惋惜和同情。
1896年,显克维奇发表了《你往何处去》。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罗马青年贵族和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少女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教徒的迫害,同时描写了尼禄焚烧罗马和他的灭亡。显克维奇由于这部小说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
19世纪末叶,民族压迫加剧,显克维奇发表不少政论和演说,揭露普鲁士占领者推行的日耳曼化政策,这种爱国思想也表现在他的著名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1900)中。这部小说再现了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的波兰社会生活,从1399年雅德维迦王后逝世到1410年的格隆瓦尔德战争,描写了波兰和立陶宛反对十字军骑士团入侵的斗争,是波兰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20世纪初,显克维奇的思想开始倾向保守,他和资产阶级的国民民主党发生了联系,并接受这个党领导人的委托,参加了杜马(旧俄议会)的竞选活动。后由于国民民主党声名狼藉,显克维奇才和它决裂。他这段时期所写的小说《在光荣的战场上》(1906)和《旋涡》(1909)都不成功。《旋涡》写1905年波兰革命,但对革命和社会主义作了歪曲。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显克维奇移居瑞士的韦维,并组织了"波兰战争牺牲者救济委员会",当选为主席。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军团》写19世纪初东布罗夫斯基领导的波兰军团的爱国活动和民族解放斗争,但未及完稿,便于1916年11月15日逝世。
显克维奇是波兰深受欢迎和影响深远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语言优美流畅,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他的创作对波兰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外也拥有大量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主要作品已在国内外改编成电影上演。显克维奇是被鲁迅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波兰小说家,他的作品在中国已有多种译本,是我国读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参考书目
A.Stawar, Twórstwo H. Sienkiewicza Warszawa,1966.
显克维奇在大学期间已开始写作。1872年以李特沃斯的笔名在《波兰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华沙生活的讽刺小品。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徒劳无益》,反映波兰大学生的苦闷和失望情绪。随后又出版了《沃尔齐沃皮包里的幽默作品》,内收两部中篇小说。他是在波兰封建社会崩溃、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壮大的时期开始写作的,早期的文章和小说受实证主义的影响,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干精神,表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乐观态度。
1876年,显克维奇作为《波兰报》的记者赴美国访问。他的通讯集《旅美书简》肯定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又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压迫人民和种族歧视,流露出失望的情绪。
1877至1880年,显克维奇写了不小中、短篇小说,如反映农村生活的《炭笔素描》、《音乐迷扬科》和《天使》,描写外国统治者压迫波兰人民的《家庭教师的回忆》和《胜利者巴尔泰克》,表明波兰侨民在美国的悲惨遭遇的《为了面包》和《灯塔看守人》,描绘美国印第安人遭受迫害和残杀的《酋长》和《奥尔索》,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抒情的风格和悲愤的格调。
19世纪80年代,波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沙俄和普鲁士在它们占领的波兰地区内推行同化政策,民族压迫加重。显克维奇想探索一条能使全国人民团结对敌同时又能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减轻人民痛苦的道路,他开始创作历史小说。1883至1888年,他写出了三部曲。三部曲第 1部《火与剑》取材于1648年赫梅尔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暴动。当时乌克兰是波兰贵族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赫梅尔尼茨基暴动的结果,第聂伯河以东的土地并入了沙皇俄国的版图。显克维奇站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反对外国干涉的立场上,揭露赫梅尔尼茨基为了个人利益,打着民族起义旗号,勾结外国侵略者分裂波兰的活动。但他没有把赫梅尔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暴动和乌克兰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武装起义区分开来,因而在谴责哥萨克暴动的同时,对农民起义进行了歪曲和丑化。第 2部《洪流》写波兰人民反抗瑞典封建主侵略波兰的斗争。作者一方面揭露了侵略者蹂躏国土、屠杀人民和大贵族的叛国投敌,另一方面歌颂了中小地主和广大人民同仇敌忾打败敌人的英勇精神。第 3部《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描写波兰反抗土耳其-鞑靼人入侵的斗争,但被主人公伏沃迪约夫斯基的个人爱情故事的情节所冲淡,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不及前两部。三部曲、特别是《火与剑》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批评界的争论,这种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未结束。
以后,显克维奇又发表了两部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即《毫无规则》(1891)和《波瓦涅茨基一家》(1895),其中流露出他对于贵族阶级往昔的"尊荣"的留恋,对它的没落表示惋惜和同情。
1896年,显克维奇发表了《你往何处去》。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罗马青年贵族和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少女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教徒的迫害,同时描写了尼禄焚烧罗马和他的灭亡。显克维奇由于这部小说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
19世纪末叶,民族压迫加剧,显克维奇发表不少政论和演说,揭露普鲁士占领者推行的日耳曼化政策,这种爱国思想也表现在他的著名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1900)中。这部小说再现了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的波兰社会生活,从1399年雅德维迦王后逝世到1410年的格隆瓦尔德战争,描写了波兰和立陶宛反对十字军骑士团入侵的斗争,是波兰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20世纪初,显克维奇的思想开始倾向保守,他和资产阶级的国民民主党发生了联系,并接受这个党领导人的委托,参加了杜马(旧俄议会)的竞选活动。后由于国民民主党声名狼藉,显克维奇才和它决裂。他这段时期所写的小说《在光荣的战场上》(1906)和《旋涡》(1909)都不成功。《旋涡》写1905年波兰革命,但对革命和社会主义作了歪曲。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显克维奇移居瑞士的韦维,并组织了"波兰战争牺牲者救济委员会",当选为主席。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军团》写19世纪初东布罗夫斯基领导的波兰军团的爱国活动和民族解放斗争,但未及完稿,便于1916年11月15日逝世。
显克维奇是波兰深受欢迎和影响深远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语言优美流畅,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他的创作对波兰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外也拥有大量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主要作品已在国内外改编成电影上演。显克维奇是被鲁迅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波兰小说家,他的作品在中国已有多种译本,是我国读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参考书目
A.Stawar, Twórstwo H. Sienkiewicza Warszawa,196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