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包之静(1912~1971)
1)  Bɑo Zhijing
包之静(1912~1971)
2)  Rixiagengzhijie
日夏耿之介(1890~1971)
3)  the beauty of quiet
虚静之美
1.
Through the article we know why Western painting color convert from realism to subjective performance,at the same time,we know why Chinese painting pursuit the beauty of quiet.
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不同色彩观的比较,阐述了西方由于绘画思想的演变,导致其色彩运用从客观写实到主观表现的转变;而中国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观照下,色彩上以墨为主,追求一种虚静之美。
4)  theory of silence and following
静因之道
5)  the beauty of elegance and quiteness
雅静之美
6)  a realm of still
虚静之境
补充资料:包之静(1912~1971)
      中国出版家。1912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71年10月26日在宁夏逝世。少年时期在苏州念书,后到上海上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参加了共青团,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党组织派到解放区,先后在新四军五支队的《前锋报》、淮南区党委的《新路东报》、《淮南日报》担任负责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和范长江一起负责筹办华中地区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并创办了新闻专科学校,培养新闻人才。1947年随部队转移到山东,担任《大众日报》的领导工作。1950年,他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出版处长。"大跃进"期间的浮夸风影响到出版部门,书籍质量下降。他被委托起草的《关于改进书籍出版工作和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报告》,由中宣部批发到各地,对于纠正滥编滥印图书的现象起了积极作用。
  
  1961年以前一段时间,在党内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工作上,出现了简单化、庸俗化、贴标签和实用主义的现象。他受中宣部领导的委托,组织调查并起草了《关于毛泽东思想和革命领袖事迹宣传一些问题的报告》。这一报告,经中宣部修改,于1961年 3月由中共中央批转全党,以纠正这种不良现象。《毛泽东选集》、"干部必读"等重要著作的出版与发行,他都参与主持制定具体计划。在60年代初期,他组织出版了一批外国学术著作。70年代,组织出版了《孙中山选集》。他早期译有苏联小说《潜水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不少书评文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