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外国近代体育史
1)  wɑiguo jindɑi tiyushi
外国近代体育史
2)  zhongguo jindɑi tiyushi
中国近代体育史
3)  wɑiguo gudɑi tiyushi
外国古代体育史
4)  modern physical history
近代体育史
5)  foreign sport history
国外体育史
6)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中国近代教育史
补充资料:外国近代体育史
    
  
  ━━━━━━━━━━━━━━━━━━━━━━━━
  
  17、18世纪的体育
  
   J.A.夸美纽斯的体育思想
  
   J.洛克的体育思想
  
   J.J.卢梭的体育思想
  
   J.B.巴泽多的泛爱学校和G.A.菲特的体育
  
   百科全书
  
   J.C.F.古茨穆茨与近代体育
  
  19世纪的体育
  
   J.H.裴斯泰洛齐的体育思想
  
   F.L.杨、E.艾泽伦、A.施皮斯和德国体操
  
   P.H.林和瑞典体操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体育
  
   英国的户外运动和游戏
  
   美国的户外运动、游戏及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
  
   国家体育制度及法规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恢复
  
  20世纪前半叶的体育
  
   欧洲的新体操流派
  
   美国对体育目标的研究
  
   苏联"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国际体育运动竞赛活动
  ━━━━━━━━━━━━━━━━━━━━━━━━
  
  自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以后,体育运动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由学校走向社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它的发展逐渐越出国界和地域限制,而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它还同近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这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通常称为近代体育。
  
  近代体育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而逐渐萌芽与兴起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出现和确立,因此近代体育的发源地主要在欧洲,其传播情况是:由欧洲而北美洲,又由欧美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17、18世纪的体育


  
  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反对封建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了近代教育,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自然主义的教育家还进行了近代教育、体育的试验,学校体育的体系开始确立。这一切为近代体育的普遍实施创造了条件。
  
  J.A.夸美纽斯的体育思想 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在体育方面,他赞赏"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句古老的格言,主张学校设置宽广的运动场,增进儿童健康。在他的教育方案中曾采用游戏、跑、跳及球类活动,并将班级教学制度应用在体育教学上。他主张人的生活实行"三八制",即每天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饮食、健康、卫生、身体操练8 小时。他特别重视游戏的价值,在其《母育学校》一书中,曾提出应当为儿童选择安全的运动性游戏,认为做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与发育。在《泛智学校》中,他还建议让学生们在 1小时的课业之后做游戏半小时,这是近代学校课间活动的先声。
  
  J.洛克的体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说,他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洛克认为,合理的体育有助于培养勇敢和坚毅的精神。在体育锻炼与保健卫生方面,洛克提出了一套符合当时科学水平的主张和建议。他认为:必须从幼年起就锻炼身体,以适应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环境。在增进儿童健康的过程中,最好能充分呼吸新鲜空气,从事运动,保障睡眠,摄取清淡的食物,禁饮带刺激性的饮料;衣服宜宽大,不能穿得太厚;头部和肢体应经常在冷空气和冷水中锻炼,等等。他的《教育漫话》等著作闻名于世。
  
  J.J.卢梭的体育思想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教育应当遵循自然,也就是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他把受教育者的生活划分为 4个时期。他主张:对 2岁以前的婴儿,体育是一切的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对 2~12岁的儿童,应通过运动、游戏来施行体育,以锻炼受教育者的四肢、器官和感觉。卢梭很重视利用大自然所赋予的各种条件来锻炼儿童的身体,培养其意志,使之学会各种生活技能,并适应各种突然性的变化。他认为,儿童应"学会爬山岩,学会跳远、跳高、爬树、翻墙,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衡";尤其要学会游泳和赛跑。在卢梭丰富的教育思想中,包含了按客观自然规律实施体育,使身体自由发展这样一个积极的进步的因素。
  
  J.B.巴泽多的泛爱学校和G.A.菲特的体育百科全书 巴泽多(1724~1790)是普鲁士教育家。他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于177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让儿童在学校受体育和劳动教育。巴泽多1774年的建校计划表明,该校每日 3小时读书,3小时体育和音乐,2小时手工劳动。每年夏季有 2个月野营生活;在此期间,有计划地开展打猎、钓鱼、游泳、爬山、攀登、赛跑和跳跃等体育活动。这所学校较早地试行了近代体育,其教材主要来源于古希腊体操、欧洲固有的骑士运动和日耳曼民族游戏。该校的体育主任J.F.西蒙所设计和提倡的"德绍五项"(赛跑、跳跃、攀爬、平衡和负重)就是根据古希腊体操发展而来的。骑士运动包括击剑、骑术和舞蹈。日耳曼民族游戏主要有手球戏、撞柱戏、大球戏、滚翻、跳背等。西蒙曾按照学生年龄实行体育分组教学。 他的继任者J.D.托伊特是斜梯这一体操器械的首创者。
  
  当时德国还办了很多泛爱学校。曾任德绍泛爱学校校长的菲特(1763~1836)于1794~1795年间出版了他的《体育百科全书》第1~3卷(第1卷是体育史,第2、第3卷是体育的体系),这是世界上有关体育的第1部百科全书。书中对体操分类、各种运动的历史和技术原理等均进行了探讨。他还设计和使用了一些体操器械,包括平衡木、木马、弹簧板、平台、不同高度的单杠等。
  
  J.C.F.古茨穆茨与近代体育 古茨穆茨(1759~1839)是德国体育的先驱, 近代体育的倡导者(图1)。1786年他在巴泽多的合作者C.G.索尔特曼创办的一所泛爱学校里担任体育主任。他在菲特的启示和影响下,曾力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使当时的 "体操"(泛指一切体育活动)成为一个完整体系。
  
  泛爱主义的教育是把卢梭的教育观点应用于德国的一种教育实验。这种教育以把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成员为目的,提倡直观性原则,考虑儿童的兴趣,特别重视实施体育和劳动教育。1793年,古茨穆茨的体育名著《青年体操》出版。书中把教学内容分为 3部分:一是人体运动,二是手工劳作,三是游戏。他提出了人体运动的 4种分类方法,即按运动的目的、性质、解剖学特点和动作的类型分类。但他主张遵循自然原则实施按动作类型分类的方法。在《青年体操》第2版(1804)中,他将人体运动分为步行、 跳跃、跑、 举物、角力、游泳、攀登、平衡和投掷 9类。古茨穆茨的体育教学也大体是从以上 9类中选择教材。他广泛应用实物教学,特别注意单杠、跳跃器械、平衡木、软梯及滚翻运动等器械体操的内容。他从事体育教学50年,他的理论对近代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2)。
  
  

19世纪的体育


  
  19世纪是体育的勃兴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欧洲大陆先后形成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两大体系和学派。英国传统的户外运动、游戏也迅速得到改进,并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些新的运动形式或项目(如棒球、篮球、排球等)陆续产生;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体育制度(包括学校体育、体育管理和体育专业教育等制度)。随着国际体育交流的扩大和加深,近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其他国际组织也相继产生,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体育运动的面貌。
  
  J.H.裴斯泰洛齐的体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 (1746~1827) 是瑞士教育家。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的理论,这个理论包括体育、 劳动教育、 德育、美育和智育等方面。他主张体育应同教育的其他方面配合进行,以保证人的和谐发展。他认为儿童身体发展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各种关节的活动,只有关节的活动才能保证行动的可能。儿童体力的练习和发展,不仅能发展他们的身体而且能训练他们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他专门制定了一种"技能入门",包括劳动活动中最简单的一些身体操练,如打、 拿、掷、推、 挥动、角力等等。他还主张军事操、军事游戏、各种战斗的活动在体育中应占重要的地位;认为体育在形成人格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德国曾经派遣一批教师到裴斯泰洛齐那里学习,因而他的上述思想对19世纪初期的德国有很大影响。
  
  F.L.杨、E.艾泽伦、A.施皮斯和德国体操 德国是近代体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9世纪初,德国学校在泛爱主义教育思想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影响下,经杨及其学生的倡导,形成了以器械体操为中心的、重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意志教育的德国体操体系,亦即德国式的体育运动体系。德国体育开始从学校向社会发展。
  
  F.L.杨(1778~1852)是德国著名体操家。他创立德国体操,目的在于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他是第 1个研究体育术语学的专家。他在1810年出版的《德意志国民性》一书中,出于对德国语言的尊重,把"体育"一词由希腊文的Gymnastiké换用为德文的Turnen。在此基础上又派生了其他体育词汇。他在体操的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他所采用的"体操练习",内容广泛。1816年,他和他的学生艾泽伦合作写了《德国体操》,对近代体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艾泽伦(1792~1846)于1825年开设剑术和木马练习所;1833年建立德国最早的女子体操场,推行医疗体操,并开设培训体育师资的课程。 他还创造了跳台、 棍棒、哑铃、回旋木马和摆动吊环等运动。这对德国体操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他的体育著作除《德国体操》(1816)外,还有《德国剑术》(1818年与1826年各 1本)、《体操一览表》(1837)、《体操运动图谱》(1845)等。
  
  施皮斯(1810~1858)是德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曾创编一套适应当时学校需要的教学体操体系,其内容包括 3大类:①悬垂和支撑运动;②队列练习;③徒手体操。施皮斯最重视后两大类,他创编了许多能按音乐节拍进行的练习和步伐。把音乐和体操结合起来的创举,为后来女子体操开辟了道路。施皮斯注意发展学生的协同一致和服从、守纪律等品质,其教育体操曾长期在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流行。他是较早采用分段教学和完整教学法的体育教师,也是女子体育的提倡者。1852年他还创建了德国最早的近代室内体操馆。他的体育著作主要有《体操术理论》4卷。第1卷徒手运动(1840);第2卷悬垂运动(1842);第3卷支撑运动(1843);第 4卷团体运动( 1846)。 还有《学校体操》2卷(1847、1851) 等。
  
  德国体操于 19世纪前半期几乎传遍欧美各国。 如1822年传入英国;1824年传入美国;1833年传入意大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中国洋务运动后期,也引进了德国体操。
  
  P.H.林和瑞典体操 19世纪初,由于拿破仑帝国和沙俄帝国的侵略扩张,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处于危险境地。出于保卫祖国的需要,瑞典人较早地开展了近代体育。瑞典体育的兴盛,是同林的体育业绩分不开的。林(1776~1839)是瑞典有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也是一位体操家、剑术家。1814年他在斯德哥尔摩筹建了瑞典"皇家中央体操学院",并任院长达25年之久。林对解剖学、生理学和体操理论进行过长期研究。他认为,体操理论应是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身体运动的科学;而身体运动的目的又必须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林以体操学院为基地, 在古茨穆茨的理论影响下,同A.O.林德福尔斯一起创立了瑞典式的体育运动体系,即通常所说的瑞典体操。林在《体操的一般原理》一书中,把体操分为 4大类:①教育体操;②兵士体操;③医疗体操;④健美体操。总的要求是保持与获得协调。如教育体操是为了使身体各部获得协调;兵士体操旨在使兵士协调、熟练地使用武器;医疗体操是为了矫正身体某部分的缺陷,恢复其本来的协调功能;健美体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精神)同身体之间保持协调。这4类中,最具特色的是教育体操和医疗体操。林竭力应用他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来编制这两类体操,使之具有科学性。为使这两类体操有效地发挥作用,林创设了栅栏、瑞典栏、窗梯、跳箱和平均台等辅助器械。他还在一间特设的医疗室内实验物理复康,接受各种年龄的和身体上有缺陷的人推行医疗体操。
  
  1839年后,L.G.布兰廷继任瑞典"皇家中央体操学院"院长之职。他对医疗体操在生理方面的作用有重要的论述,1840年他将林的遗稿《体操的一般原理》整理出版,从而使林的体操获得发展。林的儿子H.林在中央体操学院任职期间,进一步把林的教育体操引入普通学校。他还主张按学生的性别、年龄及发育特征分配教材,同时提出按教案指导体操教学。他的著作有《身体运动学》(1866),遗稿《体操运动姿势图集》于1893年出版。
  
  瑞典体操在国际上曾广为传播。1840年它通过普鲁士陆军中尉H.罗特施泰因而输入德国,并因对单杠和双杠的运用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了一场关于德、瑞体操问题的论战。1838年,瑞典人J.G.I.代贝通到英国传授医疗体操。1846年,瑞典中央体操学院教务长C.A.耶奥尔伊到法国和英国介绍瑞典体操。1850年英国出版的有关瑞典式医疗体操的著作传入美国;1883年,瑞典人H.尼森开始直接在美国传授瑞典体操。1884年以后,瑞典体操在丹麦流行起来。1900~1903年间,川濑元九郎等人从美国把瑞典体操带回日本。1903年后,中国也通过留学生从日本引进瑞典体操。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体育 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1820~1895),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提出了解决人的个性形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这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曾进行过社会主义的各种实验。他创立的学前教育机关特别注意体育,许多时间都在户外对儿童实施体育和智育。马克思从R.欧文的上述实验里看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体育和智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第1卷522页)。 恩格斯在《欧洲能否裁军》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关于青年的体育问题。他建议在学校中进行体操训练和军事训练,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广泛的体育,力求培养坚强的、有力的和勇敢的青年一代。这是社会主义体育的指导思想。
  
  英国的户外运动和游戏 英国素称"户外运动之乡",也是近代竞技运动的重要发源地。18世纪末叶以后,当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热衷于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等"人工设计的"体育运动的时候,英国则盛行着传统的户外运动和游戏,如狩猎、 钓鱼、射箭、 旅行、登山、赛艇、帆船、游泳、水球、滑冰、疾跑、跳远、跳高、撑竿跳高、投石、 掷铁饼、羽球、 板球、地滚球、高尔夫球、曲棍球、橄榄球和足球等。这些运动和游戏,有的是英国固有的,有的则是早些时候从欧洲大陆传过去的;其中,大多发展为现代球类、田径和水上运动项目。现代竞技运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世纪英国户外运动和游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规则的制定和渐趋统一;全国性的单项运动协会陆续成立;以及各项运动向世界各国传播。以球类运动为例说明如下:
  
  足球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就流行着各种各样以脚踢球的游戏。19世纪50年代,英国各地的这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规则。1863年10月26日,以伦敦及其市郊的11个俱乐部为中心,成立了英国足球协会。同年12月 8日,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规则。1872年开始举办优胜杯赛,从而使足球运动流行全国。1875年传至荷兰、丹麦,1882年传至瑞士。1885年德国也建立了足球组织。1890年传至捷克,1894年传至奥地利,以后普及全球。近代的球类运动,不少是从足球运动派生出来的。在出现了橄榄球之后,为了与之区别,英国将足球的名称由football改为associati on football, 在学校里习惯称为soccer。soccer这个字就是由 association的第2音节soc演变而来的。
  
  橄榄球 1823年在英国拉格比 (Rugby)城的拉格比学校举行的一次足球比赛中,该校16岁的学生W.W.埃利斯因踢球失误感到惋惜,不顾规则约束抱起球就跑。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比赛中频频发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1863年英国足球协会成立时,决定将这种可用手抱球跑的运动,从足球运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球类运动,因其球形似橄榄, 中国称作橄榄球( Rugby football)。1871年成立了橄榄球协会,制定了统一的规则。以后流行到英联邦各国以及法国、美国和南非等地,并发展成各种不同的橄榄球运动。
  
  水球 1870年,在伦敦游泳协会的大会上,由W.威尔森提倡举行了最早的以"足球在水中"而得名的水球比赛。1877年已有近似现在用的一些规则。1886年英国的业余游泳协会正式制定了比赛规则,其主要精神一直沿用到现在。
  
  曲棍球 1875年以前,英国流行一种野外曲棍球(field hockey)。自1886年英国成立曲棍球协会以后就迅速开展了。19世纪末,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之间经常举行比赛。以后曲棍球被介绍到英联邦各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尤为盛行,并有"国球"之称。从此,这项运动在许多国家流行起来。
  
  网球 早在中世纪时,英、法两国的王侯贵族们即开展了室内网球运动。17世纪时,这种运动在英国的大学里十分流行。18世纪以后,网球运动发展到室外,演变为硬地网球和草地网球。当时网球运动属板球俱乐部开展。1873年英国人M.温菲尔德出版了《草地网球》的小册子,1874年他又进一步确定场地的大小和网子的高低。1875年,英国的板球俱乐部为网球制定了规则。1877年在温布尔顿举行第 1次草地网球锦标赛。1881年美国成立了草地网球协会。以后,网球运动传遍了全世界。
  
  产业革命促进了英国体育的开展,一方面,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使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对运动娱乐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生产力的提高又为人们提供了相对来说更多的余暇以从事运动。
  
  美国的户外运动、游戏及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 美国早在独立战争之前就流行竞走、 跳跃、 拳斗、角力、赛马、狩猎、滑冰、滚球、足球、板球等户外运动和游戏。这些运动、游戏多是由欧洲移民带进美国的。19世纪中期,当德国式体操在美国盛行、瑞典式医疗体操开始在这里传播的时候,美国人对竞技娱乐的兴趣也逐渐高涨起来。首先取得较大发展的是棒球运动。1840年已出现业余棒球组织和比赛。1870~1890年间,棒球运动成为美国最风行的运动,1872年就有"国技"之称。网球运动于1870年传入美国后,很快就在妇女中推广起来。1880年举行了全国性比赛。高尔夫球运动于19世纪80年代末期输入后,不久即出现许多高尔夫球俱乐部;此外,板球、 地滚球、曲棍球、 滑冰、游泳和田径等运动在1860年以后都得到广泛的开展。
  
  在美国近代体育史上,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占有重要的地位。基督教青年会于1840年产生于英国,1850年即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该组织比较重视青年的兴趣、爱好,并结合青年的特点进行以宗教为主旨的教育。1869年,旧金山、纽约及华盛顿等城市的青年会即建造了当时最完备的体操馆。1880年,波士顿青年会为培训体育指导者而开办了体操班。当时正在大力推行举重运动的B.J.罗伯茨任该班体育教师。他曾将举重运动以及G.温希普的"重力体操"和D.刘易斯的"轻柔体操"(亦称"新体操")作为教材。1885年,波士顿青年会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创建基督教学校,后改名为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旧译春田学院),设有体育部。著名体育家L.H.古利克曾在此任职,并积极倡导体育运动。在古利克任职期间,1891年,该院教师J.奈史密斯发明近代篮球运动;1895年,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的毕业生、霍利奥克城青年会体育干事W.G.摩根发明排球运动。在古利克的支持和推广下,这两项运动很快就风靡美国和加拿大,后又通过北美基督教青年会而传播海外。
  
  国家体育制度及法规 19世纪是近代国家体育制度及法规的草创时期。早在1804年,丹麦政府即创建"军事体操学院",开始有组织地训练陆、海军人员。翌年,又指令中学教育中开设"体操"课。1814年,丹麦政府颁布训令,明确规定小学体育教师的录用和运动场地设备的要求, 并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丹麦还设置了管理全国体育的官员(体操督学),在创立近代体育制度及法规方面,曾走在世界的前头。在瑞典,自1814年后,全国逐步建立了以"皇家中央体操学院"为中心的培养体育师资的机构。1820年,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育的法令。其后,所有公立学校也都施行了体育,在许多城市还设置了体育督学。
  
  在德国,建立国家的体育制度为时稍晚一些。1842年,普鲁士内阁下令规定:身体操练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两年后,体操被作为文科中学、市立高等学校和师范学校男生的选修科目。1860年,普鲁士当局下令所有小学男生一律开设选修的体操课;两年以后又定为必修科目。1865年又下令所有的新式中学开设体操课。至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育列为必修课。1894年,还规定女子学校必修体育。德国培养体育师资的机构,除普鲁士中央体操学校外,还有一些大学开设的体操师资训练班。1889年,许多地方举行了体育师资资格考试。1912年后,这类考试在各大学相继出现。
  
  法国于1837年即已委派全国体育监督,但其体育制度的建立较晚。由于普法战争的刺激,法政府才开始重视学校体育。1872年、1880年、1887年及1905年,政府先后以法律形式规定体操为学校正式课程,体育一科首先在男学生中,随后在女学生中,最后在私立学校和教堂附设学校中逐步得到施行。
  
  俄国于1838年曾在部分军队(近卫军)中实施体操课程,未获成功。从1863年起,军队里曾开设若干短训班,培养体操和剑术指导者。70年代,俄国杰出的教育家П.Ф.列斯加夫特 曾被聘领导军事学校及军官体操教学训练班的体育工作。在此前后,俄国政府也开始注意到学校体育问题:1870年首先在师范专科学校的课程大纲中列入体操课程;1872年又在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中列入体操;1889年政府当局公布了"男子学校体操教学指示和大纲"。
  
  日本是在明治维新后的1872年,将体操列入学校教学内容的。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成立了学校体操调查会,于1907~1909年间分两次对学校体育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文部省于1913年公布了"学校体操教授细目",对各类学校的教材内容、教材分配、课外活动和注意事项都作了具体规定。
  
  英国和美国的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社会体育团体的推动。这两个国家的政府对体育的管理,较欧洲大陆许多国家要晚得多。1870年,英国公布教育法案,政府开始管理部分小学,1885年,规定小学必修体育科目。至于大、中学校体育,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有统一的规定,英政府对学校体育虽然过问不多,却较重视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19世纪末期,学校中已形成一套健康教育体系,这一体系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在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统管全国体育的部门,各学校体育事宜由所在的州管理。1866年,加利福尼亚州制订的学校法,明文规定对学生实施"正规体育训练"。1892年俄亥俄州曾通过 1项法律,要求对市立学校1、2年级学生和在财政上由州政府补助的教育机构实施体育训练。但是,公立的各级学校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把体育列为正式课程。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恢复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研究,曾唤起人们对古代奥运会的憧憬;而近代体育的兴起则进一步促使希腊人首先产生恢复奥运会的念头和行动。1859~1889年,希腊曾经举行过4届奥运会。在此期间,德国一批建筑家和考古学家对古代奥林匹亚遗址进行了为时多年的发掘,使人们对古代奥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19世纪80年代,恢复奥运会已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因此,1888年当法国教育家P.de顾拜旦(1863~1937)提议恢复奥运会之后,立即得到一些国家的响应。1894年6月,在顾拜旦的主持下,于巴黎召开了一次国际体育会议,与会的12国代表一致同意在国际范围恢复4年1届的奥运会。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议决定于1896年举行第1届国际奥运会,并委托希腊筹办。这届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从而揭开了近代奥运会史的第1章。奥运会的恢复,对于促进近代体育运动的国际化、规范化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巨大的作用。(见彩图)
  
  

20世纪前半叶的体育


  
  20世纪前半叶是各国体育运动急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欧美和其他一些国家在体育的教育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苏联,建立了新的国家体育制度。另一方面,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国际体育活动得到空前发展,规范化的竞技性运动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
  
  欧洲的新体操流派 19世纪末叶以前,欧洲各国的军队、学校和体育团体普遍热衷于德国式和瑞典式体操,由于这两个体操体系本身的缺陷(如德国式体操忽视健康,缺乏科学性;瑞典式体操太机械、呆板、流于形式等),必然导致19世纪末期、特别是20世纪初期的体操改革。当时不少教育、体育学者在旧式体操的基础上,建立了名目繁多的新体操体系和流派。
  
  在丹麦,有K.A.努德森体操和N.布克的"基本体操"。努德森把体操练习分为开始的、主体的、结束的 3大类。第1类包括腿部、颈部、臂部练习;第2类包括躯干屈伸、抛举、平衡、两侧、腹部和背部练习;第 3类主要是呼呼练习。努德森要求从上述 3类练习中选择并编排体操课教材,各类练习要在力量、形式及连续动作方面协调一致,以使整个机体得到发展。布克的"基本体操"旨在恢复与发展关节的灵活性和增长体力,其练习便是根据这些目标而选择的。一次典型的"基本体操"课,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开始部分为步法练习;主体部分为连续的徒手练习(约35分钟);结束部分为腾越、技巧练习以及边唱歌边绕场1周的急步走(约5~10分钟)。所用器械只有墙肋木、跳箱及丹麦式技巧运动垫子等。努德森体操和布克"基本体操"(统称为丹麦体操)虽脱胎于瑞典式体操,但又克服了瑞典式体操的某些缺陷,因而在世界体坛一度享有盛名。
  
  德国的新体操流派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例如:有"使身体在形态与机能上获得强化"的"纯粹体操";有表现女子健美和"使女子生活效率化"的"舞蹈体操";有重视节律和全身性运动的博德表情操(又称韵律体操);有用冷水擦身的穆勒体操;有注重日光浴、空气浴的"户外体操";还有旨在提高竞技技能的"目的体操"和矫正因运动训练不当而产生畸形的"补偿体操",如此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体操均各有特色,具有不同的锻炼功能,它们统称为德国式的"基本体操"。
  
  奥地利在体育方面受德国影响极大,曾长期流行德国式体操。1909年,R.斯拉玛在德国式体操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初建奥地利式的"自然体操"体系。20年代晚期,这种体操体系经K.高尔霍费尔和M.施特赖歇尔大大扩充、发展并传播到国外,它在瑞士、荷兰和英格兰特别盛行。"自然体操"作为一种体育教材曾采用大批新颖练习,如在体育课中安排赛跑、跳跃、平衡运动、攻防运动,以及各种技巧活动(包括双人或成队的技巧,模仿起重机、风车和浪桥的种种叠罗汉等)。
  
  在法国,也有多种体操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德梅尼体操和埃贝尔体操。G.德梅尼力求改进姿势和增长体力,主张采用自由动作,保持身体的柔和、放松、协调和优美。G.埃贝尔是德梅尼的学生,他的体操体系又称为"自然练习",其内容包括行军、跑、跳跃、攀登、平衡、四肢运动、举重与搬运、抛掷、攻防运动和游泳等。
  
  从总的趋势看,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的新体操流派一般都采用了包括一些田径项目在内的自然活动,这是为了避免旧式体操的机械呆板和形式主义。这些新体操体系的出现和流行,乃是欧洲大陆各国实行体育改革的重要标志。
  
  美国对体育目标的研究 20世纪初期,当欧洲大陆国家纷纷建立各种新体操体系之际,美国则进一步把田径、球类等竞技性运动和游戏引入学校。这时候,一些新的教育学说特别是J.杜威(1859~1952)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正广泛传播,人们开始对旧式体操的教育价值产生怀疑。杜威学说本是适应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在教育上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要求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经验出发,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来安排课程及教材。这对资产阶级教育中的专制主义和形式主义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带强制性的形式化的体操体系均被认为不合新教育潮流,而逐渐遭到摒弃,各种竞技性运动和游戏则被视作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受到重视。
  
  随着学校体育的改进,美国教育界和体育界逐渐出现了关于体育目标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美国人多以健康为体育的主要目标,健康教育颇受重视;战后,体育的教育价值则更引人注目。1919年,美国"高等院校体育主任联谊会"曾指定一特别委员会专管拟订体育教育目标的工作。该委员会所提出的报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学者指出: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体育应提供训练包括身心在内的"完整个人"的机会;体育的目标应以教育目标为转移。C.W.赫瑟林顿在其所著《学校体育之课程计划》(1922年出版)一书中, 强调体育"在发育中的目标"应包括体能、 智慧、神经肌肉组织和器官功能的发展。体育"在社会标准中的目标"应包括培养"领导才能、良好的道德习惯、理想与仪表"。J.F.威廉斯在其所著《体育组织与管理》(1992年出版)一书中指出:形式化的体操和体育,"乃是教育中的畸形现象"。他认为体育并不以获得健康和优良士兵为目标,重要的在于通过获得健康"使心理上得到鼓励与满足,并在适当的社交环境中能够从容自处"。他主张学校体育运动应作为一项教育计划,而不应看作是附带的表演、课余活动或学生的娱乐活动。他还建议,在实施体育的过程中,应采用区分运动能力或运动商数的科学方法;学生应依天赋的高低来编组;教师应选择儿童成长所需的活动作为教材,等等。
  
  这场关于体育目标的广泛讨论曾取得显著成果。首先,通过讨论,使"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现代体育的概念(狭义的)逐步建立起来,从而使"体操"与体育这两个长期混同的概念最后划清了界限(此后,几乎世界各国的学校"体操"课均改为"体育"课)。其次,这场讨论使体育进一步被纳入教育的轨道,并为体育领域里运用教育科学的成就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此外,在这次讨论中还形成了一套美国的体育理论体系(其代表作是威廉斯于1927年出版的《体育原理》)。这一理论体系是以杜威等人的学说为依据的,它无论在消极的和积极的方面,对其他各国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体育,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苏联"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俄国共产党(布)及苏维埃政府十分关怀和重视人民体育事业。在国内战争和同干涉者的斗争时期,组织了青年群众的军事体育训练,为工农军队培训良好的后备力量。恢复时期,党和政府不仅把体育看作是青年的文化、经济和军事训练的一个方面,而且把它看作是教育群众的方法之一和团结广大群众的手段。这个时期,在企业、机关和学校中广泛建立了体育小组和体育团体。为整顿体育制度,进一步组织广大劳动者和青年群众系统地从事体育运动,以保证必要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从1930年起,苏联开始着手建立"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1930年 5月24日《共青团真理报》建议实行准备劳动与卫国的专门测验。作为测验标准的项目有:①小口径步枪射击;②投掷教练用的手榴弹;③200米游泳;④1000米通过障碍地带跑;⑤攀登吊绳。共青团的倡议立即得到响应。苏联体育会议成立了专门委员会主持建立"劳卫制"的筹备工作,草拟了"劳卫制"章程和测验标准与要求。该草案于1931年 3月被批准,并正式颁发于全国。该"劳卫制"按测验标准的难易程度分为3级,各级必测项目有:各种跑、通过障碍、游泳、射击、体操、滑雪,以及有关体育卫生的知识。选测项目包括7组:①提高行进速度的练习(如100米跑、100米游泳、500米自行车行驶等);②发展灵巧的练习(如器械体操、田径中的跳跃等);③发展投掷与射击技能的练习(如田径中的投掷项目、步枪射击、机枪射击等);④发展耐力练习(如男子5000米、女子2000米越野跑,男子2000米、女子1000米划船,男子5万米、女子2万米自行车等);⑤发展勇敢、果断精神的练习(如跳水、滑雪跳跃、登山等);⑥发展基本力量的练习(如攀登、举杠铃、单杠的引体向上等);⑦提高攻防技能的练习(如刺杀、击剑、拳击、自由式摔跤等)。各级测验合格者,被授予相应等级的证章。
  
  国际体育运动竞赛活动 20世纪前半叶,在国际体育运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际奥运会。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因两次世界大战而中断 3次,实际举行共11次。 从总的趋势看,奥运会是曲折地向前发展的。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 1届奥运会仅有13个国家或地区的285名男运动员参加比赛,运动项目有田径、游泳、跳水、举重、自行车、体操、击剑、古典式摔跤和射击(图3)。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 2届奥运会即发展到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66名运动员(其中有女运动员 6人)参加比赛;运动项目在上届基础上增加了足球、水球、马术、赛艇、帆船等项。1904年在圣路易斯举行第 3届奥运会,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496名男运动员参加比赛,运动项目在上届基础上又增加了自由式摔跤和拳击等项。1908年在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有 22个国家和地区的2059名运动员(其中包括女运动员36人)参加比赛;运动项目中开始列入曲棍球。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 5届奥运会,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2547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57人)参加比赛;运动项目中,增设了现代五项和水球。原订191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 6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1920年在安特卫普举行第7届奥运会,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2583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63人)参加了比赛。1924年在巴黎举行第 8届奥运会,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3098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 136人)参加比赛。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第9届奥运会,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2964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 290人)参加了比赛。1932年在洛杉矶举行第10届奥运会,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8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 127人)参加了比赛。1936年在柏林举行第11届奥运会,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100名运动员(其中有女运动员328人)参加了比赛;在运动项目中增设了篮球、皮艇及划艇。 原订1940年在东京和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2届奥运会、1944年在伦敦举行的第13届奥运会,均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战后,1948年在伦敦举行了第14届奥运会,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4144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438人)参加比赛。
  
  1924年前,奥运会仅有为数不多的冰上运动项目,如花样滑冰和冰球等,而且只在1908、1920年举行了比赛。由于冰上运动已在许多国家开展起来,经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1924年在法国沙莫尼单独举行了第 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有滑雪、速度滑冰、雪橇等。冬季奥运会也是每隔4年举行1次,并规定与奥运会同年举行,其届数按实际举行的次数计算。自1924年至1948年,冬季奥运会共举行5届。
  
  奥运会的持续举行,推动了各大洲体育运动的发展。本世纪前半叶,曾产生一些区域性的国际运动会。如在亚洲,先后有远东运动会、西亚运动会出现。远东运动会自1913年至1934年共举办10次。起初是每两年举行1次,1927年后改为4年1次(与奥运会交叉进行)。参加远东运动会的主要国家是中国、菲律宾和日本。西亚运动会于 1934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第 1届,有印度、 阿富汗、锡兰、巴勒斯坦4国参加。第2届原订于1938年在巴勒斯坦举行,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局势紧张而作罢。战后,亚洲一些国家于1949年成立亚洲运动联合会,并于1951年开始举办亚洲运动会。在拉丁美洲,曾举行"全美运动会",该运动会第 1届于19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参加的国家有阿根廷、巴西、智利及乌拉圭等;以后数届分别在蒙得维的亚及圣地亚哥举行。
  
  20世纪上半叶,国际奥委会所属各国际运动协会还举办了一些单项国际比赛。1921年后,奥运会的竞赛规则开始采用各国际运动协会所制定的规则,从而使各项竞技运动更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