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郭大力(1905~1976)
1)  Guo Dɑli
郭大力(1905~1976)
2)  Liu Chengji
刘成基(1905~1976)
3)  Yɑn Jingyɑo
严景耀(1905~1976)
4)  Guo Xiɑochuɑn
郭小川(1919~1976)
5)  Xizelong'er
西泽隆二(1905~1976)
6)  Guo Tiɑnmin
郭天民(1905~1970)
补充资料:郭大力(1905~1976)
      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家。江西南康人。1923年入厦门大学学习化学,后转学上海大夏大学攻读哲学,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30和40年代,除从事著译外,还在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高级党校任教。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20 年代末和30 年代,郭大力主要从事翻译工作。他为了翻译《资本论》作准备,先翻译了几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包括与王亚南合译的D.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931)、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31),此外,郭大力还翻译和出版了T.R.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J.密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并分别和李石岭、王亚南合译了朗格的《唯物论史》和F.H.奈特(1885~1972)的《欧洲经济史》。从1928年起,郭大力主要从事《资本论》的翻译工作,不久,王亚南也参加了这一工作。到1938年8、9月间,《资本论》三卷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1939年,郭大力翻译和出版了《〈资本论〉通信集》。从1940年起,郭大力翻译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于1947年在上海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郭大力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任教时为研究班系统讲授《资本论》的讲稿,后来以《关于马克思〈资本论〉》的书名发表。在1953年《资本论》重版时,他和王亚南作了认真的修订;1961年重印时,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前后持续了将近6年。
  
  1966年春,郭大力依据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新版本着手改译《剩余价值理论》。1975年重译本第一卷出版。第二卷、第三卷即将付印时,他不幸去世。
  
  郭大力除有上述译著外,还有下列主要著作:①《生产建设论》(1947),本书结合当时中国实际,探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建设的道路问题。②《西洋经济思想》(1949),本书以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对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的各种主要经济学说,作了系统的、简要的评介。③《凯恩斯批判》(1950),这是一本系统批判J.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专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