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明攻灭夏蜀之战
1)  Ming Gongmie Xiɑshu zhi Zhɑn
明攻灭夏蜀之战
2)  Wei Mie Shu zhi Zhɑn
魏灭蜀之战
3)  Liu Xiu Gong Shu zhi Zhɑn
刘秀攻蜀之战
4)  Song Gongmie Beihɑn zhi Zhɑn
宋攻灭北汉之战
5)  Song Gongmie Nɑnhɑn zhi Zhɑn
宋攻灭南汉之战
6)  Song Gongmie Nɑntɑng zhi Zhɑn
宋攻灭南唐之战
补充资料:明攻灭夏蜀之战
      中国明洪武四年(夏开熙五年,1371),朱元璋为统一全国,派兵攻灭夏蜀的作战。
  
  元末, 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明玉珍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四川建立政权,国号夏,都城重庆,史称夏蜀。二十六年,明玉珍病死,子明升继位。朱元璋在灭元后,于洪武二年派使者赴蜀招降,遭拒绝后决计用兵。四年正月初三,朱元璋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统率水师,溯长江而上,攻取重庆;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统率约10万步骑,由陕西南下,从陆路袭取成都;命邓愈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督饷。夏军闻讯,由左丞相戴寿率领重兵,凭借瞿塘天险,防守长江入川要冲夔州(今四川奉节东),在江上架设铁索桥,置木石、火铳,江两岸配置大炮,作固守准备;在北面,扼守金牛(今陕西宁强北),以御明军。
  
  三月,汤和部水师进抵夔州,初战失利,退还归州(今湖北秭归),待机而动。傅友德率步骑,声言出金牛,暗引主力趋夏军防守薄弱的阶州(今甘肃武都西北),以5000精兵为前锋,攀山穿谷,日夜兼行,击败夏军丁世珍部,于四月初攻克阶州、文州(今甘肃文县),打开入川通道。接着,乘胜取四川龙州(今平武东南)、彰明(今江油南)、绵州(今绵阳)等地,直逼汉州(今广汉)。夏军鉴于北路军情紧迫,遂抽调扼守夔州的精锐,由戴寿统领,驰援汉州,以保成都。傅友德部在进军汉州途中,为江水所阻,遂急造船渡江。同时,为与汤和所率水师取得联系,在数千块木牌上写明攻克阶、文、龙、绵各州日期,投入江中、顺流而下。夏军见牌,军心动摇。六月初一,傅友德乘戴寿援军立足未稳,率军出击,一举攻克汉州,戴寿部败退成都。此时,朱元璋向汤和通报北路捷音,令其立即进军。汤和遣廖永忠率精兵,冒着暴涨的江水进取瞿塘关。廖永忠根据山险水急、易守难攻的情况,派数百勇士潜入上流;自率精锐,水陆并进,上下夹击,攻克夔州。尔后,廖永忠率水师,汤和率步卒,先后进抵重庆。六月二十二,夏主明升出降。七月初九,傅友德部围成都,十一日,戴寿闻重庆已失,也率部请降。之后,明军分兵攻取未附州县。
  
  
  此战,明军从两个方向水陆分进合击,密切配合,突破天险,取得了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