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五代兵制
1)  Wudɑi bingzhi
五代兵制
2)  modern military system
近代兵制
3)  Lidɑi Bingzhi
《历代兵制》
4)  the Porcelain making industry in Five Dynasty
五代制瓷业
5)  quinary system coding
五进制代码
6)  military organization
兵制
1.
Cavalry troop was the important arm of the services,And also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state military organization in Qing dynasty.
马队于清代兵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朝经制军队八旗、绿营的主要组成部分。
补充资料:五代兵制
      中国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间,继唐末藩镇之乱,封建割据转趋严重,朝代更迭频繁,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同时南方和其他地区还有分别割据一方的很多政权,主要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十国,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新唐书·兵志》),军事制度混乱。
  
  五代各朝帝王都是军将,靠亲军夺取政权,因而极其注重加强军事领导机构,掌握军队。后唐设"判六军诸卫事",后晋设"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周又增设"殿前都点检"。五代后期,枢密使也开始主管军政。军队出征,另设招讨使、都统、都部署、行营都指挥使等统兵官。
  
  五代时期,军队的主力大体为禁卫六军。六军又分左、右,实为十二军。它们往往冠以龙虎、羽林、神武等名号。根据皇帝的旨意,名号可以随时改易。又由于兵力的扩充,名号不断增加,如后周怀恩军、怀德军等。禁卫军的编制原来不甚一致,后来逐渐形成厢、军、指挥、都的序列。其中,指挥为基本单位,约 500人。五代初期,普遍设立亲军,亦称牙军,以此作为私人武装的核心。以后,牙军进一步发展,有的设置义儿军,与主帅具有更为密切的隶属关系。除禁卫军外,各州、县还有由节度使率领的地方军。军队主要是步兵,其次是马军(骑兵),江南地区也重视建置水军。
  
  五代主要实行募兵制。凡招募士兵,"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试瞻视,然后黵面,赐以缗钱、衣履而隶诸籍"(《宋史·兵志》)。为了标明隶属关系,防止逃亡,对应募士兵,"皆文其面,以记军号"(《资治通鉴》卷二六六),有的在其控制境内强迫差点。如幽州刘仁恭规定,凡男子年15岁以上,70岁以下,全黥"定霸都"(《旧五代史·刘守光传》)。士兵一旦刺面,终身受辱。此时期军法极严酷。后梁太祖曾规定:"凡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队斩。"(《文献通考》卷一五二)为了笼络军心,有的帝王对骄兵悍将又十分姑息纵容。
  
  五代有时还征集在乡丁壮为兵,是为乡兵。后晋开运元年(944)令诸道、州、府、县点集乡兵,规定7家税户共出 1兵,兵杖器械共力营之,并以"武定军"为号,后改"天威军",但因乡民不娴军旅,教阅无效,不久"放散"。南方吴国武义元年 (919)征其乡兵,教习战守,称为"团结民兵"(《十国春秋·吴二》),但为时很短,其中也有强令出钱或缴纳实物代役的情况,这事实上是由一种兵役演变成为一种军赋。
  
  五代时,除经常的庞大军费开支外,军将为驱使部下卖命,对士兵的赏赐很多。后汉高祖刘知远悉出后宫所有以劳军。养军耗费极大,相沿成习,成为各代的沉重负担。鉴于"百户农户,未能赡一甲士","府库蓄积,四方贡献,赡军之外,鲜有赢余"(《五代会要》卷十二),而军队骄悍,纪律松弛,打起仗来往往溃败等情况,后周世宗柴荣决计整顿军队。于显德元年(954)在高平之战险遭失败后,先斩不战先溃的右军主将以下70余军吏,使"骄将惰卒始有所惧"(《资冶通鉴·后周纪二》);又选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予以遣散;还挑选各节度使属下的"骁勇之士","以为殿前诸班",用以削弱地方兵权。"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资治通鉴》卷二九二)。这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书目
    〔宋〕陈傅良著:《历代兵制》。
   王曾瑜著:《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