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张献忠(1606~1647)
1)  Zhɑng Xiɑnzhong
张献忠(1606~1647)
2)  Zhang Xianzhong
张献忠
3)  Zhɑng Xiɑnzhong Benxi Xiɑngyɑng zhi Zhɑn
张献忠奔袭襄阳之战
4)  Zhɑng Xiɑnzhong Qu Sichuɑn zhi Zhɑn
张献忠取四川之战
5)  Li xianzhong
李献忠
6)  XU Xian-zhong
徐献忠
1.
XU Xian-zhong and HU Zuan-zong's Views on "Poetic Evolution" of Flourishing Tang Poetry
徐献忠和胡缵宗的盛唐“诗变”论
补充资料:张献忠(1606~1647)
      中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秉吾,号敬轩,肤施(今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在陕西米脂聚众起义,自称八大王。八年,与高迎祥联合东征,攻破凤阳(今属安徽),尔后率部转战今豫、陕、鄂、皖等地。十一年,在南阳(今属河南)和麻城(今属湖北)与明军交战失利后,接受明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驻兵谷城(今属湖北)。逾年再起,击败明总兵左良玉、罗岱等部,致使熊文灿被革职处死。十四年,采取以走致敌的策略,巧袭襄阳(今属湖北),处死襄王朱翊铭,迫使明督师杨嗣昌自杀(见张献忠奔袭襄阳之战)。十六年,攻占武昌,称大西王,宣布三年免征,民众群起响应。次年,袭取重庆,攻占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称帝,年号大顺(见张献忠取四川之战)。清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1647年1月2日)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清军作战时,中箭牺牲。他统率的农民起义军对推翻明王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