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张瑞芳(1918~  )
1)  Zhang Ruifang
张瑞芳(1918~  )
2)  Zhɑng Tingfɑ
张廷发(1918~  )
3)  Zhang Zuomei
张作梅(1918~  )
4)  Zhang Ruiji
张瑞玑
1.
Research of Zhang Ruiji s Shui Yuan Collection;
张瑞玑“谁园”藏书考略
5)  Zhang Ruitu
张瑞图
1.
Some tragic persons in the history of Fujian’s calligraphy——Comment on calligraphy of Cai Jing,Zhang Ruitu and Zheng Xiaoxu;
福建书法史上的悲剧人物——蔡京、张瑞图和郑孝胥书法述评
6)  Zhang Yingrui
张应瑞
1.
Tentative Study of the Tombstone of Jiguogong Zhang Yingrui in Yuan Dynasty;
大元蓟国公张应瑞墓碑初探
补充资料:张瑞芳(1918~  )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1918年6月15日出生于河北保定军官家庭。自幼随父辗转南北。10岁时,父亲去世,随母定居北平。张瑞芳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上学时,成为校内演剧活跃分子,演出过田汉的《梅雨》、《获虎之夜》,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及莫里哀的《心病者》等。18岁进北平国立艺专西洋画系学习,开始参加北平戏剧界的活动。当时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在全国引起反响,上海左翼剧人陈波儿、崔嵬等于1937年初赴北平,在燕京大学为"学联"演出一台独幕剧,张瑞芳被邀参加,在《黎明》一剧中与崔嵬分饰男女主角。她在表演艺术上的才能,引起人们注目。同年4月她又同崔嵬合作,在香山和汤山的广场上两次为上万名大中学生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9岁的张瑞芳离开北平,参加"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一年的时间里,她随团辗转于山东、河南一带进行抗日演剧活动,为战地军民演出了《打鬼子去》、《林中口哨》、《烙痕》、《壮丁》等独幕剧。1938年秋到重庆,她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性格、身份、经历不同的女性形象,如《国家至上》中的张孝英、《棠棣之花》中的春姑、《屈原》中的婵娟、《北京人》中的愫芳、《家》中的瑞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安魂曲》中的阿露霞、《芳草天涯》中的孟小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瑞芳参加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话剧《保尔·柯察金》中成功地饰演了冬妮娅。1951年10月,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此后,她在主要从事电影摄制工作的同时,也参加话剧演出,如在《星火燎原》中扮演张玉兰,在《家》中再次扮演瑞珏,在《红色宣传员》中演李善子等。张瑞芳的表演朴素自然,格调高雅,对人物形象的创造很有深度。张瑞芳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第六届上海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及上海分会副主席,上影演员剧团名誉团长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