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乐亭大鼓
1)  leting dɑgu
乐亭大鼓
2)  to strike up the drums and trumpets
鼓乐大作
3)  A Study in Da Yue of Xi an Gu Yue Drum Music
西安鼓乐中的大乐
4)  drum music
鼓乐
5)  Yang Yue's Temple Poems
《颜乐亭诗》
6)  Fengle Pavilion Chronicle
《丰乐亭记》
1.
The rich implication of his prose,"Fengle Pavilion Chronicle" and "Zuiweng Pavilion Chronicle" written when he took his post as governor of Chuzhou,shows his unique spiritual world in which his delight in seclusion was shown superficially,his happy life with people was expressed secondarily,but his calm and composed mentality to his sufferi.
欧阳修被贬作于滁州知州任上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以其丰富的意蕴昭示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
补充资料:乐亭大鼓
      河北曲种。清代初年,河北省乐亭县流传一种"清平歌",民间多喜歌唱。后来,艺人弦子李以三弦伴奏,革新韵调,被称为"乐亭腔"。在演唱中,又经过改进提高,增加了书鼓、木板击节,渐渐脱离了民歌的演唱形式,发展为说唱艺术,约在嘉庆五年(1800)前后,初步形成乐亭大鼓这一曲艺形式。1850年前后,艺人温荣改用铁板击节,规范了唱腔板式和伴奏音乐,并经过他的弟子齐祯、陈继昌等人继续丰富唱腔,使乐亭大鼓的演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九腔十八调"之誉。到1900年前后,滦县、滦南一带的名艺人齐德望、戚用武等人又结合自己的特点做了一些改革,遂形成一支风格新颖的流派。从此,乐亭大鼓分成东路(流行于乐亭县)、西路(流行于滦县、唐山一带)两种唱腔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亭大鼓形成了两支主要的艺术流派,即东路的韩香圃派、西路的靳文然派。其中尤以靳派富于创新精神,曲调委婉动听,为乐亭大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乐亭大鼓有中、长篇说唱和短篇唱段两种形式。中篇书的说白、唱词比较固定;长篇的说白、唱词多根据师承的"梁子"(提纲)敷演。短篇唱段则有固定的曲词和完整的唱腔结构。乐亭大鼓的音乐唱腔丰富,刚柔相济,板腔、曲式完整,转调技法灵巧,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板式变化体曲艺形式。它的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 4类。大板平缓、舒展,常用曲调有〔四大口〕(作开头腔用)、〔四平调〕、〔凄凉调〕;二性板紧凑、明快,常用曲调有〔八大句〕(紧接〔四大口〕,作联接腔用)、〔慢起程〕、〔小怯口〕、〔学舌〕、〔十字紧〕、〔中流水〕、〔二六〕等;三性板热烈、急促,常用曲调有〔上字流水〕、〔凡字流水〕、〔蚂蚱登腿〕、〔撤单程〕等;散板激昂、壮阔,常用曲调为〔昆曲尾子〕,多作为转板换曲时的叫散处理,或在三性板中因情绪的需要而使用。乐亭大鼓的曲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中、长篇书目有《杨家将演义》、《呼家将》、《包公案》等数十部;短篇唱段有《双锁山》、《樊金定骂城》、《王二姐思夫》、《大闹天宫》、《拷红》等 100余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亭大鼓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曲目,并创作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改编演出了新的长篇书目《烈火金钢》、《桐柏英雄》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