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广田(1906~1968)
1)  Li Guɑngtiɑn
李广田(1906~1968)
2)  Zhu Zhicheng
祝志澄(1906~1968)
3)  Cɑi Chusheng
蔡楚生(1906~1968)
4)  Li Guangtian
李广田
1.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On Li Guangtian s Ideological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从圈内到圈外——论抗日战争前后李广田思想的嬗变
2.
Not Plain and Tasteless but Rich and Profound——On Li Guangtian s Viewpoints of Literary Criticism;
平而不平 淡而不淡——试论李广田之文学批评观
3.
Surpassing and inheriting the criticism of Jingpai——on Li Guangtian s criticism of the modern poems in the 1940s;
对京派批评的超越与继承——论李广田20世纪40年代的新诗批评
5)  Li Hɑopei
李浩培(1906~  )
6)  Li Shuqing
李树青(1906~  )
补充资料:李广田(1906~1968)
      现代散文家。号洗岑,曾用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他出生于王姓的农家,因家境贫寒,从小过继给舅父,改姓李。少年时代,一面读书,一面做些农活。1923年,到济南进山东第一师范学校,与朋友组织书报介绍社,曾因介绍中国进步文学与苏俄作品被捕入狱。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北大毕业后,回济南在中学任教。1936年,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写的诗集《汉园集》出版,以"汉园三诗人"著称。但他写得更多、成就更高的,还是散文。抗日战争之前,创作了3本散文集:《画廊集》(1936)、《银狐集》(1936)、《雀蓑记》(1939)。这些作品或回忆童年故乡生活,或描写倍受折磨、无路可走的人物,或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风朴实、自然、真挚,呈现出恬淡静美的气氛。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流亡于西南各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大学任教,并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和爱国民主运动。随着生活变迁和思想进步,他创作的《圈外》(1942)、《回声》(1943)、《日边随笔》(1948)等散文集,视野较前开阔,题材也更为多样,静美的气氛渐为战斗的锋芒所代替;这些变化,在杂文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广田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事业,曾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云南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与此同时,他仍然从事散文写作,文字技巧和思想内容较前更趋洗练和成熟,常于诗情画意的描写中,透示出富于哲理的意趣。1962年发表的《花潮》、《山色》等篇,曾有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出版。
  
  李广田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过散文选《灌木集》(19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过《散文三十篇》(1956)等。另外,还有短篇小说集《金坛子》(1946),长篇小说《引力》(1947),和文学论著《诗的艺术》(1944)、《文学枝叶》(1948)、《文艺书简》(1949)、《论文学教育》等多种。198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广田文集》,是他的创作和论著比较完整的集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