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代度量衡器
1)  Zhongguo gudai dulianghengqi
中国古代度量衡器
2)  Album of Ancient Chinese Measures and Weights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3)  ancient India and China
古代中国与印度
4)  Chinese ancient calculagraph
中国古代计时器
5)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中国古代青铜器
6)  China's ancient weaponry
中国古代兵器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度量衡器
      度量衡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测量长度、容积、重量的器具。中国历代度量衡标准器上都刻有监制器物的官名、制器工匠的姓名、国别、住地,用以保证器具的权威和信誉。中国研究度量衡器,从《汉书·律历志》始,历代的律历志,尤其是《隋书》、《宋史》的律历志,都有记述。另外如《孙子算术》、刘徽《九章算术注》、沈括《梦溪笔谈》及清康熙年间的《数理精蕴》等亦均述及,近代则有吴承洛的《中国度量衡史》、杨宽的《中国历代尺度考》等。
  
  度器 商周度器 传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骨尺和牙尺,是目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测长工具。尺面分、寸刻线都应用了十进位制,分别长16.95、15.78、15.8厘米,可作为商代一尺实际长度之参考。东周铜尺传河南洛阳金村出土,全长23.1厘米,尺面无刻度,只在一侧刻十寸,第一寸处刻十一格,与实测商鞅铜方升所推算每尺长23.2厘米相接近。
  
  秦汉魏晋南北朝度器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秦旧制为统一的标准,迄今虽未见秦尺出土,而商鞅方升尺可代表秦一尺之标准。汉承秦制,汉尺出土约60余支,长度一般在23~23.7厘米之间。西汉尺以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银铁尺为最精,长23.2厘米,正、背面各等分十寸,其中一边第三寸内为三等分,第五寸内为五等分,第七寸内为七等分,第九寸内为九等分。东汉尺形制以几何纹、鸟兽纹为代表,以纹饰分割寸格。此外还有鎏金铜尺、彩绘骨尺、龙凤纹铜尺、竹尺、木尺等,其中竹、木尺多出于新疆、甘肃、广西等地。魏、晋时期每尺长度增至24.5厘米。南北朝度量衡比较混乱,南朝基本上仍沿用秦汉旧制,单位量值略有增长,每尺长约25厘米,北朝每尺长29厘米。这期间尺的形制都比较简朴,多以线纹为分、寸刻度,以圆圈为尺星,很少刻有其他纹饰。
  
  隋唐度器 隋代以北朝旧制统一度量衡。唐承隋制,每尺长约30厘米。唐朝宫廷常以镂刻十分精美的各种牙尺和木画紫檀尺赠送给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流传至今的以日本正仓院所藏红、绿、白拨镂牙尺为代表。一般铜、 铁尺也都刻有各式花纹。民间日常所用木、竹尺,十分简陋,仅有刻寸的分度线,不用圆圈为尺星,与魏晋尺形制明显有别。
  
  宋明清各代的度器 近年来出土的宋尺约10余支,尺度相差甚多,经各家考证,均以31厘米为暂定之一尺标准。明清尺度大抵相同,明朝嘉靖牙尺长32厘米。清高宗钦定权度尺长32.05厘米。
  
  量器 战国量器 战国时最具代表性的量器有:秦商鞅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以尺度计算容积,堪称为度量衡标准器之鼻祖(见商鞅量)。1857年山东胶县灵山卫出土了3件齐国量器,即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左关铜。铜釜铭文严格规定了量器的管理制度以及违反者所受的处罚,与两件右里铜量相佐证,可推知齐国容量单位1升约合205.8毫升,1釜合20580毫升。 战国时的量器基本已定型, 大容量的器具如釜(斛)多带双耳(柄),升、斗多有单柄,便于使用。
  
  秦量器 多为椭圆形带有单柄,器壁上都刻、印(戳式印纹)统一度量衡诏书(见秦诏版),单位容量为每升合200毫升(见秦量)。
  
  汉量器 以新莽所造标准器为代表,流传至今的除新莽嘉量外,还有始建国铜斗、铜升、铜龠、铜撮等,每器皆制作精美,刻铭详尽。东汉量器以大司农颁发的为标准,有大司农平斛、铜斗、铜合等。这类器物上都有一凸出来的方框,框内可镶"检封",单位量值每升约200毫升。
  
  明清量器 有明成化兵子铜斗,容9600毫升;清户部样铁方升,容1043毫升。
  
  权衡器 战国权 器形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形权,另一种呈半球形顶端有鼻钮,其中以秦国高奴禾石铜权、三晋司马禾石铜权、楚国木衡、铜环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实测推算,每斤重均在250克左右。
  
  秦权 所见秦权有三、四十件,以铜质权占绝大多数,每一件上都铸刻有40字诏书,分别出土于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量值基本统一,每斤重约250克。
  
  汉权 西汉以官累权为代表,权上多标明自身重量。西汉权单位量值统一,每斤约重250克。新莽铜权均为环形,出土的铜权多刻有始建国元年(公元9)正月癸酉朔日制,有的还刻自身的重量,折合每斤在240~250克之间。东汉绝大多数为铁质权,每斤在200~270克之间,单位量值很不统一,已大大超出一般允许误差的范围。单位量值的混乱(即权的重量已不再都是斤的整倍数),当是东汉多数权已从砝码变化为秤砣的标志。
  
  北朝权 仍以铁权为主,器形分两类,一类似秦汉权为半球形,上有鼻钮,另一类更接近现代的秤砣,形态有瓜式、葫芦式等,体积小,重量无规律可循。
  
  宋明清权 宋代出土了两枚大型铜砝码,一枚自铭铜则重一百斤,合今64000克,另一枚自铭铜砣重一百斤,合今62500克。明朝万历戥子是杆秤之精品,每秤有3个提钮,度值为分、钱、两。称量准确,使用方便。明朝已有全套砝码积装在一长方形盒内,铜盒本身也是一枚有标定重量的砝码,制作精巧。砝码每斤重约合今580克。清朝铜砝码亦多用积装式,以库平两为标准,每斤约合596克。
  
  

参考书目
   杨宽:《中国历代尺度考》,商务印书馆,1938。
   商承祚:秦权使用及辨伪,《古文字研究》,第三辑,1980。
   国家计量总局主编:《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文物出版社,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