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徐州画像石墓
1)  Xuzhou huaxiangshimu
徐州画像石墓
2)  Xuzhou Stone Relief in Han Dynasty
徐州汉画像石
1.
The Image Sculpt Characteristics of Xuzhou Stone Relief in Han Dynasty;
浅析徐州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
3)  burial with stone relieves
画像石墓
4)  tomb of stone relief
汉画像石墓
1.
Based on the tomb shape,the types of funerary objects,the contents of stone relief and carving techniques,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tomb of stone relief at Yangguansi in Nanyang with others in the region and determines the era of the tomb at Yangguansi should be advanced to the mid-late stage of Western Han dynasty.
本文依据南阳杨官寺汉画像石墓的形制、随葬器物的类型、石刻画像利用率的高低以及画像内容题材及雕刻技法等几个方面,与本地区其他画像石墓与画像石纪年墓进行比较分析,判定杨官寺画像石墓的年代应提早至西汉中期偏晚阶段。
5)  Hsuchou Han Tombs
徐州汉墓
6)  Stone reliefs
墓室画像砖(石)
补充资料:徐州画像石墓
      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分布于江苏省徐州市及其周围地区。清代以来不断有零散发现,但画像石大半散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先后发掘了徐州、铜山、睢宁、邳县、东海、新沂等地的20余座墓,并收集了包括墓前祠堂构石在内的零散画像石 300余块。1959年出版了《江苏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墓可分为前后两期。东汉早、中期多为石结构的前后两室墓,规模较小,墓室一般长5~6米左右。从画像石的风格看,这期墓与本地区西汉晚期刻简单图像的小型石椁墓有一定渊源关系。东汉晚期的墓构造比较复杂,多为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的多室墓,一般由前、中、后3室和1~2个耳室组成,个别的墓由前、后两室和回廊组成,如邳县燕子埠元嘉元年(151)的缪宇墓。其中灵帝熹平四年(175) 的茅村墓是较晚的一座。徐州画像石墓多早年被盗,随葬品与本地区同时期一般墓葬所出的相近。墓主大多为豪族显贵,如睢宁九女墩墓出土玉衣残片,说明墓主可能有列侯封爵。
  
  画像的内容可分4类:①表现生产活动的纺织、牛耕等画像,如铜山洪楼所出的纺织图,双沟所出的耕耘图,把当时的纺车、织机和二牛抬杠的犁耕状况描绘得非常细致。②反映墓主经历和生活的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庖厨、饮宴等。③东王公、西王母、仙禽神兽等神话故事。④"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一类的历史故事。早期墓的画像内容一般比较简单,晚期墓的画像则大量增加神话故事等内容。徐州画像石墓的雕刻技法与山东画像石相近。前期多阴线刻、凹面刻,构图简单,线条粗犷。后期发展起浅浮雕、减地平面线刻等多种技法,画像构图复杂,形象生动,许多飞腾嬉戏的仙禽神兽和惊险壮观的百戏场面,充满活力和生活情趣,反映了石刻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