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黑非洲法语文学
1)  heifeizhou fayu wenxue
黑非洲法语文学
2)  heifeizhou yingyu wenxue
黑非洲英语文学
3)  Black Africa Li terary Grand Prize
黑非洲文学大奖
4)  African Literature in English
非洲英语文学
5)  the black African culture
黑非洲文明
1.
It intends to elevate the spirit of the black African culture and awaken the black s national pride and confidence.
它旨在提升黑非洲文明的精神,唤起黑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6)  feizhou putaoyayu wenxue
非洲葡萄牙语文学
补充资料:黑非洲法语文学
      黑非洲有以下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法文,它们是: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象牙海岸、上沃尔特、多哥、贝宁(原名达荷美)、尼日尔、乍得、加蓬、刚果、扎伊尔、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毛里塔尼亚。此外,还有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和塞舌尔。黑非洲作家用法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历史不长,1934年在巴黎出版的杂志《黑人大学生》创刊号标志着非洲法语文学历史的开端,然而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的传统却是相当悠久的。法国人罗歇所编的《从沃洛夫语收集的塞内加尔寓言集》早在1828年就已出版。此后,其他非洲民间文学的作品也相继译成法文出版,如勒内·巴塞的《非洲民间故事集》(1903)、布莱兹·桑德拉 (1887~1961) 编纂的《黑人文集》(1921)等。
  
  20世纪20年代,文学界开展了"黑人性"(一译黑人学)运动。运动以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前导。杜波依斯(1868~1963)、克劳德·麦凯(1890~1948)、兰斯顿·休斯(1902~1967)等人的作品中表现了黑人自豪感。他们对于法语黑人作家提出"黑人性"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1921年圭亚那出生的黑人作家勒内·马朗(1887~1960)以他在非洲的经历写成《巴杜亚拉,真正的黑人小说》。作者指责殖民占领者对非洲的掠夺,号召为反对黑奴贩子而斗争。这部小说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并引起一场激烈的论战。结果小说被法国殖民当局查禁,作者受到迫害,但他的声音已深入到黑人作家的心中。
  
  1932年,马提尼克大学生埃蒂安·莱罗等 3人在巴黎创办杂志《正当防卫》,宣告一种黑人文学的诞生。
  
  
  
  
  
  两年以后,1934年,又有 3个黑人大学生在巴黎创办《黑人大学生》杂志。他们是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1906~
  )、莱昂·达马(1912~
  )和艾梅·塞泽尔(1913~
  ),他们分别来自塞内加尔、圭亚那和马提尼克。达马于1937年发表诗集《色素》,揭示黑人处境的艰苦和西方的野蛮。 塞泽尔在长诗 《还乡笔记》(1939)中歌颂黑色人种。桑戈尔热衷于非洲口头文学和语言,写作《阴影之歌》(1945)。塞内加尔作家乌斯曼·索塞(1911~
  )和比拉戈·狄奥普 (1906~
  )扩大了《黑人大学生》的范围,前者写了两部小说《卡兰》(1935)和《巴黎的幻景》(1937),后者整理了几本民间故事集。同时"黑人性"这个词汇也由塞泽尔在《还乡笔记》中发表出来,它的概念已由桑戈尔确定为代表"黑人世界的文化价值的总和"。1947年,阿辽纳·狄奥普(1910~
  )筹办的新杂志《非洲存在》出版,以后又成立了"非洲存在出版社",随着非洲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开展,黑非洲法语文学逐渐繁荣发展起来。
  
  诗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出现法语创作的非洲诗歌。桑戈尔的诗集《阴影之歌》和《黑色的祭品》(1948),把欧洲文明和非洲风俗作了对比,表现出他对祖国的热爱。他非常注重非洲的历史传统,他的戏剧长诗《沙卡》,赞美了19世纪上半叶祖鲁人的著名领袖沙卡统一了分散的部族。他编辑的《黑人和马尔加什法语新诗选》(1948)标志着"黑人性"诗歌创作的高潮。这部诗集除桑戈尔的诗作外,还收入塞内加尔诗人戴维·狄奥普(1927~1960)和比拉戈·狄奥普的作品。前者的诗集《槌击集》(1956)是非洲独立前夕反抗殖民主义的著名作品。后者的诗集《诱饵和闪光》(1960)充满非洲黑人生活的气息。
  
  象牙海岸作家贝尔纳·达迪耶(1916~
  )著有诗集《昂然挺立的非洲》(1950)、《时日的交替》(1956)和《五洲的人们》(1967),他的诗号召非洲人民团结起来,主宰自己的命运。
  
  扎伊尔诗人马尔蒂亚尔·辛达(1930~
  )的诗集《第一首出发的歌》(1955)表达了非洲青年愤怒的声音,其中《锄头之歌》用民谣的形式写成,非洲的锄头成了苦难深重的农民的象征。扎伊尔政治家卢蒙巴 (1925~1961) 也是一位爱国主义的诗人。
  
  马里作家马马杜·戈洛戈(1924~
  )的《我的心是个火山》、《非洲的风暴》等都是战斗性较强的诗篇。
  
  喀麦隆诗人埃邦雅·永多(1930~
  )的诗集《喀麦隆!喀麦隆!》(1960)充满爱国的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几内亚的歌手是凯塔·福代巴(1921~
  ),著有《非洲诗集》(1950),其中《深夜》、《非洲的黎明》等叙事诗都具有非洲舞蹈的节奏。
  
  1962年,中非诗人皮埃尔·邦博泰(1932~
  )发表长诗《给一位非洲英雄的挽歌》,献给卢蒙巴。
  
  马达加斯加诗人雅克·拉贝马南雅拉(1913~
  )早在 1948年就发表了长诗《祖国》, 这是一支对他的岛国热情的颂歌。他还有长诗《朗巴》(1956)和《解毒剂》(1961)。他的作品反映了马达加斯加人民争取自由的史诗般的斗争。另一位马达加斯加诗人?ダ病だ挝?(1914~
  )在他的诗集《影和风》(1947)、《我一贯的歌曲》( 1955) 和《返回老家》(1962)中力图用法文表达出古老的口头诗歌的节奏、形象和结构,其中有些诗篇充满俗语和幽默感,显然是从民间创作发展而成。
  
  毛里求斯诗人爱德华·莫尼克(1931~
  )著有《这些血鸟》(1954)、《怒潮》(1966)等抒情诗集。
  
  刚果诗人契卡雅·乌·塔姆西(1931~
  )的诗集《历史概要》(1962)获1966年达喀尔的世界黑人艺术节诗歌大奖。他的诗基本上是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写成。
  
  非洲的诗歌从它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它的形象和韵律,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有些诗歌在朗诵时要用非洲的乐器,如塔姆-塔姆鼓伴奏。通过音乐,非洲的诗歌又同舞蹈和戏剧艺术联系起来。
  
  故事  口头文学中的故事大多是人民的集体创作,但也有些专家,即法语非洲称作"格里奥"的民间说唱艺人,他们对故事和传说不断进行加工,在节庆期间演出。
  
  非洲的民间故事,因故事的主人公不同分为两大类,内部草原的民间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这一类故事叫做"兔子系统"; 沿海森林的民间故事则称为 "蜘蛛系统"。
  
  塞内加尔的比拉戈·狄奥普是"兔子系统"民间故事的代表作家,著有《阿马杜·库姆巴故事集》(1947)等。这些用散文诗写成的故事,据说是作者从格里奥阿马杜·库姆巴那里搜集来的,大多是动物故事,主人公是狡猾的兔子娄克,对立面往往是贪婪而愚蠢的鬣狗布基。此外,也有不少的神话故事。
  
  象牙海岸的贝尔纳·达迪耶是"蜘蛛系统"民间故事的代表作家,著有《非洲的传说》(1953)、《黑色缠腰布》(1955)等。主人公是蜘蛛卡库·阿南泽,和兔子娄克同样狡猾,但喜欢恶作剧,常常自食其果。达迪耶的故事中也有真实的人物和想象的神灵。
  
  此外,塞内加尔作家乌斯曼·索塞的《黑非洲的故事和传说》(1962)、喀麦隆作家班雅曼·马蒂普(1932~
  ) 的《在美丽的星空下》(1962),乍得作家约瑟夫-布拉伊姆·塞德(1927~
  )的《在乍得的星空下》(1962) ,加蓬作家安德烈·拉蓬达-瓦尔克的《加蓬故事集》(1967),毛里塔尼亚作家库雷·图雷等的《从前在毛里塔尼亚》(1968),尼日尔作家布布·阿马的《尼日尔的故事和传说》 (3卷,1972)等,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非洲作家还经常写作传奇故事,颂扬古代非洲王国的伟大和光荣。1938年,达荷美作家保尔·阿祖美(1890~
  )发表历史题材的传奇《朵吉西米》,以19世纪上半叶的达荷美王国为背景,讲述公主朵吉西米悲剧性的恋爱故事。作品中出现的欧洲人当时是黑人嘲笑的对象。
  
  刚果作家让·马隆加(1907~
  )的《姆福穆·马·马佐诺的传说》(1954)写一个公主和马佐诺在奴隶们的支援下战胜敌人,建立了一个公正的城邦。
  
  传奇故事中的代表作是几内亚作家吉布里尔·塔姆西尔·尼亚奈(1932~
  )的《松迪亚塔》(1960),它描绘13世纪初黑非洲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松迪亚塔如何击败侵略者,建立了盛极一时的马里帝国,文笔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献意义。
  
  上沃尔特作家纳齐·博尼(1910~
  )的《古代的衰落》(1962)回溯上沃尔特近 300年的历史,赞美了古代的非洲文明,谴责了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戏剧  非洲早就存在着一些传统的娱乐性民间戏剧活动,但用法语表现的非洲戏剧则是30年代在"黑人性"运动的影响下,于塞内加尔的威廉-蓬蒂师范学校诞生的。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自法属西非洲各地,他们集体编写了一些剧本演出,然后又把这种演戏的习惯带回自己的家乡。其中表现传统生活的有《达荷美的婚姻》(1934)、《格里奥的胜利》(1935),表现破除迷信的有阿蒙·达比的《女巫》(1957)等。
  
  非洲的戏剧的主题大致包括3个方面:第1类戏剧揭露殖民主义,主要是历史剧,较重要的有马里作家塞杜·巴迪昂(1928~
  )的五幕剧《沙卡之死》(1961)。作者以19世纪祖鲁族的领袖沙卡作为战斗的非洲的象征。这是第一部黑非洲法语悲剧。塞内加尔阿马杜·西塞·狄亚的《拉特·狄奥尔的末日》(1965),写塞内加尔国王拉特·狄奥尔趁法国人着手建造一条通过他的王国的铁路时袭击他们,但遭到失败。塞内加尔作家谢克·恩达奥(1940~
  )的《阿尔布里的流亡》(1967),写国王阿尔布里在法国人入侵时流亡国外,以便联合其他苏丹,共同抗击侵略者。
  
  象牙海岸贝尔纳·达迪耶的《刚果的贝雅特里齐》(1970)以欧洲人初次侵犯非洲的历史为背景,描写女主人公贝雅特里齐宣传反抗,被活活烧死的故事,象牙海岸作家夏尔·诺康(1936~
  )也写出了悲壮的历史剧《阿布拉哈·波库,或一个伟大的非洲女人》(1970)。
  
  几内亚尼亚奈的《西卡索》(1971)写国王巴·奔巴在他的城堡西卡索沦陷时自杀的悲剧。剧作者号召非洲人团结起来抵御侵略者。尼亚奈还发表了剧本《沙卡》。
  
  贝宁作家让·普利雅(1935~
  )的《凶狠的孔多》(1966)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剧,曾获黑非洲文学大奖。
  
  第 2类戏剧讽刺旧的习俗,大多是喜剧,代表作是喀麦隆的纪尧姆·奥约诺-姆比亚(1939~
  )的《三个求婚者──一个丈夫》(1960),作品写父母贪图彩礼,女儿以巧妙的办法终于和自己心爱的情人──一个穷大学生结成姻缘。这部剧本以多种语言在欧洲演出,获得成功。
  
  刚果作家居伊·芒加(1940~
  )的喜剧《神谕》(1969)也是写彩礼和妇女解放问题。他的其他剧本《科塔·姆巴拉的大锅》(1969)等描绘进步和落后之间的冲突。
  
  第 3类戏剧批评贪污腐化, 重要作品有象牙海岸贝尔纳·达迪耶的闹剧《托戈-格尼尼老爷》(1970),揭露一个非洲的官员同白人掮客勾结,结果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夏尔·诺康的剧本《恰柯的苦恼》(1968)表现一些参加过反殖斗争的人在掌权后图谋私利,蜕化变质。
  
  同样性质的剧本还有刚果作家马克西姆·恩德贝卡(1944~
  )的《总统》(1970),描写一个虚构的非洲共和国内争权夺利的斗争;以及刚果作家西尔万·邦巴(1930)的《杀死鳄鱼的人》(1962)等。
  
  1949年,几内亚作家凯塔·福代巴创办了非洲芭蕾舞剧团,至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59年以后,塞内加尔首府达喀尔、象牙海岸首府阿比让等地建立了大型剧院。历届世界黑人艺术联欢节和泛非文化节的举行,对非洲戏剧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小说  非洲法语小说中最早引人注目的是几内亚作家卡马拉·莱伊(1928~1980)的自传体作品《黑孩子》(1953),它用回忆的方式描写非洲的风土人情。他的第2 部小说《国王的目光》(1954),写一个穷途潦倒的白人在非洲被同化的过程。
  
  刚果作家让·马隆加的《雅利安女人的心》(1954),写白人穷凶极恶,少女索朗日由于拥有一颗"雅利安女人的心",感到痛苦,因而自杀。她的情人芒贝凯则是高尚正直的黑人。
  
  象牙海岸贝尔纳·达迪耶的自传体小说《克兰比埃》(1956)触及种族歧视的问题。他的另外两部小说《一个黑人在巴黎》(1959)和《纽约的老板》(1964)用黑人的眼光看待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文体幽默,后一部作品有较强的批判性。
  
  喀麦隆作家蒙戈·贝蒂(1932~
  )原名亚历山大·比伊迪,于1956年发表小说《可怜的蓬巴基督》,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这部小说挖苦一个白人传教士,指出了他和殖民主义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蒙戈·贝蒂的另外两部小说《完成的使命》(1957)和《死里逃生的国王》(1958)也是讽喻性的作品。
  
  喀麦隆作家斐迪南·奥约诺(1929~
  )于1956年发表两部反殖民主义的小说《家僮的一生》与《老黑人和奖章》,揭露欧洲殖民者的虚伪和暴虐,反映出黑人觉悟的提高。另一位喀麦隆作家班雅曼·马蒂普于1956年发表了《非洲,我们不了解你!》,这部中篇小说描写第二次大战前夕非洲青年一代对殖民政策强烈的愤恨。
  
  塞内加尔作家桑贝内·乌斯曼(1923~
  )的小说《祖国,我可爱的人民》(1957)写一个非洲青年知识分子为建立"合作农场"所作的英勇斗争。《神的儿女》(1960)描绘1947至1948年达喀尔铁路大罢工事件。
  
  1956至1960年是法语非洲文学的繁荣时期,比较重要的有马里作家塞杜·巴迪昂的反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小说《暴风雨下》(1957),塞内加尔作家阿布杜莱伊·萨吉(1910~
  )的写农村少女对城市生活感到幻灭的小说《玛伊慕娜》(1958),象牙海岸作家阿凯·洛巴(1927~
  ) 的叙述留学生经历的小说 《黑人大学生科孔博》(1960),贝宁作家贝利·凯南(1928~
  )的具有浪漫情调的小说《无底的陷阱》(1960)等。  
  
  1960年,法属非洲国家基本上都获得了独立。除少数作家继续写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小说之外,大部分作家特别是青年一代作家开始表现非洲独立国家中出现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桑贝内·乌斯曼的小说《热风》(1964)的第一卷描写一个虚构的非洲国家1958年进行公民投票的情景。接着,他又写了《汇票》(1965)和《哈拉》(1973),批判本国的官僚和暴发户。
  
  喀麦隆作家达尼耶尔· 埃旺代的 《总统万岁!》(1968)是一部激烈的杂文式政治讽刺作品。另一个喀麦隆作家梅杜·姆沃莫(1945~
  )的小说《阿非利加巴阿村》 (1969) 对现代非洲城市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作了尖锐的批判。
  
  象牙海岸作家夏尔·诺康的叙事诗体小说《暴风》(1966)描写一个非洲革命知识分子同独裁者的冲突。另一个象牙海岸作家阿马杜·库鲁马的小说《独立的太阳》(1968)把传统社会和现实生活作了对照。这部作品对国家独立后一些人剥削自己同胞的现象表示不满。
  
  马里作家扬博·乌奥洛冈(1940~
  )的小说《暴力的责任》(1968)描绘一个想象的非洲王国近千年来持续受到的剥削和暴行。
  
  几内亚的阿辽纳·方图雷的小说《回归线》(1972)描写一次政变的故事,反映了作者的消除政治混乱的愿望。
  
  马里作家昂帕泰·巴(1920~ )的小说《旺格兰的奇特的命运》(1973),获得1974年度的黑非洲文学大奖。
  
  

参考书目
   Almut Nordmann-Seiler,  La littérature néo-africaine, Paris,1976.
   Robert Cornevin, Littératures d' Afrique noire de langue franaise, Paris,1976.
   Francis Fouet, Littérature africaine, Dakar- Abidjan,1976.
   Bernard Lecherbonnier, Initiation ╜ la littératurenégro-aafricaine, Paris, 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